这首诗《酬章质夫》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禅理的深刻感悟。
首联“晚悟头陀尘不侵,何妨居士著朝簪。”描绘了诗人对佛门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官场的淡然态度。头陀是佛教修行者,他们远离尘世,追求精神的纯净;而居士则是在家修行者,可以身着官服参与世俗生活。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不必完全遁入佛门。
颔联“故人自是相忘者,秀句依然莫逆心。”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故人之间,或许因为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渐行渐远,但真挚的友情不会因距离和时间而消逝。诗人以“秀句”比喻朋友间的佳作,即使相隔万里,那份默契和理解依旧不变。
颈联“翠柏高松存茂悦,潜鳞羁羽任飞沈。”转而描绘自然界的景象,翠柏与高松象征着坚韧与永恒,潜藏于水中的鱼儿与飞翔的鸟儿则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暗含了对人生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尾联“万缘起灭空花喻,可向空花拟重寻。”以“万缘起灭”比喻世间万物的生灭无常,如同空中的花朵,美丽却短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认为不应执着于短暂的物质世界,而应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永恒。最后的“可向空花拟重寻”,则是在强调,面对生命的无常,我们不应再追寻那些虚幻的表象,而应专注于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禅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