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七月六日天气酷热难耐,勉强进食也无法消暑。
我常担忧夜晚会有蝎子作祟,更何况秋天过后苍蝇更是增多。
我因焦虑而束紧衣带几乎疯狂,文书堆积如山催逼着我。
遥望南方的青松覆盖着浅谷,何时能赤脚踏过那层厚厚的冰川?

注释

七月:农历七月。
苦炎热:极热。
暂餐:暂时进餐。
愁:忧虑。
夜中:夜晚。
自足蝎:自己满足于蝎子(可能指蝎子骚扰)。
况乃:何况。
秋后:秋季之后。
转多蝇:越来越多的苍蝇。
束带:束紧腰带。
发狂:极度焦虑。
簿书:文书、账册。
何急:为何如此紧迫。
相仍:连续不断。
南望:向南远望。
青松:青翠的松树。
短壑:浅谷。
赤脚:光脚。
层冰:厚厚的冰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末秋初之际,感到极度的烦躁和无奈。开篇即写“七月六日苦炎热,对食暂餐还不能”,表达了在酷暑中连最基本的饮食需求都难以满足的痛苦。

接着,“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则展现了诗人对蚊虫等夏季害虫困扰的担忧,这些小昆虫常在夜间活动,更加剧化了暑热带来的不适。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一句,通过“束带”和“发狂”的强烈动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愤懑,同时,“簿书”这一物象则暗示了诗人在炎热中难以专注于学问上的苦恼。

最后两句,“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蹋层冰”,诗人通过“南望”来表达自己对于清凉的向往,而“赤脚蹋层冰”的意象则极端地描绘了对寒冷的渴求,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更凸显出炎热天气带来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暑热、昆虫和学习困扰的多维度刻画,展现了诗人在夏末秋初时节中的烦躁心境。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一)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二)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梢林莽。

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

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

昔如水上鸥,今如罝中兔。

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顾。

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呼号傍孤城,岁月谁与度。

从来禦魑魅,多为才名误。

夫子嵇阮流,更被时俗恶。

海隅微小吏,眼暗发垂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平生一杯酒,见我故人遇。

相望无所成,乾坤莽回互。

形式: 古风 押[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