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宿招贤馆》。诗中描绘了诗人儿时在衢州访问招贤馆的经历,以及四十年后再次重访时的感慨。
首句“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访问招贤馆的情景。接着,“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描述了招贤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礼遇与尊重。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招贤馆内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花屏竹援,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招贤馆的道路之险峻与遥远,进一步强调了招贤馆的隐秘与尊贵。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招贤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接下来,“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写出了诗人再次回到招贤馆时,发现物是人非、旧地难辨的失落感。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怀念之情。“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描述了诗人偶遇老友,却因岁月变迁而难以辨认的情景,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表现了诗人与老友重逢后的激动与感慨,泪水与话语交织,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而“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为了与老友多聚一会儿,即使在破败的屋檐下也愿意停留的画面,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