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招贤馆

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

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

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

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

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

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

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宿招贤馆》。诗中描绘了诗人儿时在衢州访问招贤馆的经历,以及四十年后再次重访时的感慨。

首句“儿时客衢州,尝过招贤馆”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访问招贤馆的情景。接着,“主人敬爱客,置驿极安便”描述了招贤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礼遇与尊重。

“堂前花作屏,堂后竹成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招贤馆内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花屏竹援,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人来铜步岭,路异玉玉县”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通往招贤馆的道路之险峻与遥远,进一步强调了招贤馆的隐秘与尊贵。

“回头四十载,兴废眼中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招贤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接下来,“重寻旧馆盟,井径无复辨”写出了诗人再次回到招贤馆时,发现物是人非、旧地难辨的失落感。

“沉吟茂林缺,怅望佳石转”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怀念之情。“道逢里监门,难我曾识面”描述了诗人偶遇老友,却因岁月变迁而难以辨认的情景,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白头相劳苦,语已涕双泫”表现了诗人与老友重逢后的激动与感慨,泪水与话语交织,表达了深厚的情感。而“破屋为少留,天寒雨如线”则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为了与老友多聚一会儿,即使在破败的屋檐下也愿意停留的画面,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温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新安石砚

冰蚕吐茧抽银忽,仙女鸣机号月窟。

云绡裂断掷残繻,沦入空山作尤物。

中书君老不任事,蛛网陶泓空俗骨。

故令玉质傲松腴,万缕秋毫聊出没。

形式: 古风

题贺水部书画五首(其一)

茹芝商岭见时清,来望重瞳日月明。

径去似知真主意,东游不为羡门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贺水部书画五首(其二)

枕中鸿宝谩纷如,尺素题诗已月馀。

何物弥明儿女语,刚云不解世间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题贺水部书画五首(其三)

眼见嘉平忍更论,当时爵里至今存。

子真何苦更名姓,白首区区守市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