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花道人墓

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

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

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

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

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

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

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

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

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

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

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

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

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

取重亮在人,信非山水灵。

采芳荐清醑,日落风悲鸣。

遥遥望遐躅,感叹有馀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过梅花道人墓》,是明代诗人史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探访梅花道人墓地的情景,通过描绘墓地周围的荒凉景象和墓主人的生平,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感慨。

首句“问津武塘下,揽衣独吟行”,诗人独自前往武塘下的墓地,以衣袖拂拭,边走边吟诵,营造出一种孤独而肃穆的氛围。接着,“徘徊古道旁,累然见孤茔”两句,描绘了诗人漫步在古老的道路上,最终看到了孤零零的墓地,暗示了墓主人的孤独与寂寞。

随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墓地周围的环境:“荆榛窜狐兔,牧竖时来登。橡树半无枝,曲池犹未平。”荆棘丛生,野兔窜逃,牧童偶尔来访,橡树只剩半截,弯曲的池塘尚未干涸。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墓地的荒凉,也暗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境遇可能并不富裕。

“哀哉梅花庵,一仆不复兴”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梅花道人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生前可能遭遇不幸或孤独的命运。“空遗水墨踪,允为后世程”则赞美了梅花道人在艺术上的成就,即使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的作品仍可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接下来,“高风董巨间,不得名丹青”一句,将梅花道人与董源、巨然两位著名画家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他在艺术领域的高度评价。“古碑亡文章,但铭卒与生”则指出墓碑上虽刻有生卒年月,却无法记载其生平事迹,强调了历史记忆的脆弱性。

“生前徇名教,岂乐浮屠名”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即人们为了追求名声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追求。“将非有深识,季世多兵争”则推测梅花道人可能有着深刻的认识,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时代,这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最后,“愚人信因果,庶几保其形。同时富豪家,厚葬侔山陵。毁盗殆无馀,遗骸纵复横。珠柙去已久,蔓草来相萦。何如一抔下,晏然无震惊”几句,通过对比普通人的简朴丧葬与富豪的豪华葬礼,表达了对生命平等的思考,以及对梅花道人墓地平静安详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游宝石山有怀旧游刘廷美沈启南继南兼柬徐时用仲彦辉诸立夫

山灵谢逋客,阴云故瀰漫。

淫雨日潺潺,朝来稍停倦。

出门望西湖,如见故人面。

眷兹宝石峰,楼台忆曾馆。

老僧拥破衲,松下一笑粲。

兴怀旧游者,零落已将半。

凄然不成欢,临风发长叹。

主人远追随,况乃集文彦。

共言春将归,与子同饮饯。

徙倚被层阑,逍遥寄华燕。

畅心风振衣,属耳泉鸣涧。

无端雾雨霏,须臾益零乱。

初疑水气浮,复讶山林暗。

佳景能娱人,过眼无留盼。

一适乃云可,得丧非所患。

嗟彼牛山游,胡为泪如霰。

形式: 古风

南山道中

我行南山中,忽忽日将午。

连冈兀如城,盘回抱林坞。

岚气郁以深,原田何膴膴。

长松挺人立,怪石惊兽怒。

道旁何青青,幽兰间芳杜。

古洞閟烟霞,流泉泻风雨。

缅怀如玉人,先期在幽阻。

停车望白云,光仪渺何许。

形式: 古风

送节推华公谪官

张饮春江湄,送此倦游客。

冠盖何营营,临行纷赠策。

吴人感恩深,攀路随充斥。

行藏固由命,但为公论惜。

楩楠弃中野,兰荪槁深泽。

良时难再遇,杳然山海隔。

黄鸟嘤其鸣,青骊逝安适。

浮云忽归山,霖雨不成滴。

湛湛长江水,粲粲水中石。

风波汨其泥,所遇非故迹。

惟其有本性,居然自清白。

勿以穷自卑,徽音慰离析。

形式: 古风

顷以多故绝不作诗春暮霖潦为灾谷未入土恐有过时之忧聊命纸笔以谂同志云

生生本阳德,万物咸华滋。

穷阴忽为咎,积雨无晴时。

颠风泛洪涛,荡决渰畬菑。

沟壑有遗民,憔悴半流离。

空林少烟火,晨膳夕无炊。

县官急租税,督责烦鞭笞。

但知赴期会,谁能恤寒饥。

日月更相送,春事奄无遗。

过时而不耕,秋成安可期。

虽有劝农令,文具亦何为。

传闻盗贼起,民穷多致斯。

咄唶有深忧,岂惟漆室葵。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