岣嵝碑

岐阳石鼓文仅存,安置太学真嶙峋。

更复上溯二千载,神禹鸟迹荒丘坟。

退之好奇寻古碣,眼未曾见空传说。

岣嵝山尖读旧碑,赤文绿字蛟龙掣。

是谁道士偶得睹,事幽语秘终非实。

朱张重游入杳茫,鸾漂凤泊悲苍凉。

搜索南岳竟无有,书之简策心徬徨。

丹铅先生生已晚,独窥墨本神飞扬。

篆奇义密苦未晓,译以形象词琳琅。

自云祝融峰绝顶,踝书巉刻非虚影。

仙扃灵钥辟千年,万古文章传世永。

我来修志惭直笔,稽古湮沈肝肺热。

炎帝茶陵尚郁葱,湘灵帝子啼鹃血。

初访岳麓得数纸,拖船坳侧依稀是。

传闻南渡嘉定年,隐真屏下移来此。

献之连帅镌石壁,四绝堂前谁与敌。

更教摹拓薰麝煤,著手摩挲苔藓剔。

衡阳令君忽致书,惠我古本行次且。

县北计里五十二,岣嵝有峰藏璠玙。

大禹庙后数百尺,精铁面削螭盘纡。

有司置吏勤守护,闭藏风雨雷霆俱。

浴手幡阅少缺画,非隶非篆非虫鱼。

翚飞翼跂倚短剑,古鼎跃水罗珊瑚。

两本肥瘦差有别,麓山重刻宁差讹。

云何至宝反后出,永叔夹漈遗摭罗。

新安当时已难觅,紫盖咫尺迷嵯峨。

问途雁塔初不远,岂有万丈遮藤萝。

是邪非邪正难识,未得辨口如悬河。

《尚书》古文疑伪作,姚兴张霸何其多。

谬托蝌斗费量度,孰为发覆忘偏颇。

多闻阙疑见阙殆,吾服至教脱臼科。

少陵枉自嗟才竭,昌黎力薄终如何。

后生仰止兴不浅,金泥玉检空吟哦。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范咸的《岣嵝碑》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通过对古代石鼓和岣嵝碑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以及对文献失传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岐阳石鼓文”、“岣嵝山尖旧碑”、“祝融峰绝顶”的记载,都是古代文字和神话传说的象征,反映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

首联描述了石鼓文的珍贵和太学中的陈列,暗示其历史悠久。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神禹和岣嵝碑的传说,追溯到远古时代,增添了神秘色彩。韩愈(退之)的好奇心和寻古行为,与朱张重游的杳茫,都体现了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探索。

诗人感叹于丹铅先生虽晚生,但能研究墨本,深入理解古篆的奇妙和深意。然而,真正的岣嵝碑却难以寻觅,只有在祝融峰顶的传说中留下影子。诗中提到的“献之连帅镌石壁”和“衡阳县令惠我古本”,则展示了碑刻的辗转流传。

最后,诗人感慨于文献的失落,引用杜甫和韩愈的典故,表达对自身未能亲见实物的遗憾,同时也对后人对古籍的热爱和研究寄予厚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学术研究的敬仰。

收录诗词(117)

范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春

春去春愁在,愁中一送春。

苔深连日雨,花似去年人。

不惜榆钱尽,翻惊菜甲新。

旧游回首别,寂寞曲江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云中感怀

东皇何日到天涯,猎猎凄风万里沙。

差解客愁惟有酒,欲看春色竟无花。

乱流孤屿诗中画,芳树娇莺梦里家。

寂寞山城明月夜,居人为说旧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怀(其一)

秋意在何许,飒飒庭树枝。

金风消息来,遂使群心夷。

缅焉念昔人,行乐长苦迟。

百岁岂不多,半为炎凉摧。

驾言谋远游,及此清秋时。

千里无同心,梦魂飞向谁。

形式: 古风

秋怀(其二)

春风如昨日,花叶争芬芳。

芬芳几何时,东西各飘扬。

人生匪磐石,安得不参商。

矫首羡双星,盈盈河汉傍。

虽不同房帷,咫尺长相望。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