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塞上谣·其一》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土人情的画面。首句“砂碛大风吹土屋”,展现了沙漠中狂风肆虐,连土屋都无法抵挡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荒凉与恶劣。接下来的“马上行人纱罩目”则刻画了行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策马而过,不得不遮住眼睛以抵挡飞沙的情景,流露出旅途的艰辛。
“貂裘荆筐拾马矢”一句,通过行者穿着貂皮大衣,手持荆条编制的筐子捡拾马粪的细节,展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和物资的匮乏。最后,“野帐炊烟煮羊肉”则描绘了简易帐篷里升起的炊烟,以及人们围炉共食羊肉的温馨场景,反映出边塞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展现了边民的生存智慧与坚韧,具有浓厚的边塞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