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陆伯瞻主事使朝鲜》由明代诗人王绅所作,描绘了明朝派遣使者出使朝鲜的情景,以及对使者陆伯瞻的赞美与期望。
首句“皇明受天命,海静波不惊”,开篇即以“皇明”点明明朝的正统地位,同时以“海静波不惊”比喻国家的安定与和平,展现出一种自信与自豪的情感。
接着,“一统大无外,万国皆来庭”,进一步强调了明朝的统一与强大,以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得各国都愿意前来朝贡。
“圣人坐法宫,端拱思穆清”,通过描述皇帝的治国形象,展现了明朝政治的清明与稳定。
“朝鲜古名国,畏天慕仪刑”,赞扬了朝鲜作为古代名国的特质,同时也表达了对朝鲜敬畏天道、崇尚礼仪的态度。
“仁贤遗德化,礼义为干桢”,进一步阐述了朝鲜在道德教化和礼仪制度上的成就,强调了仁德与礼仪的重要性。
“至今数千载,文献犹足徵”,指出朝鲜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能作为见证,体现了两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陆君汉臣裔,儒林蚤蜚英”,赞扬了陆伯瞻作为汉臣后裔,在儒家学界的早年就已显露出才华。
“星轺奉丹诏,使节下青冥”,描绘了陆伯瞻作为使者,手持朝廷的诏书,前往遥远的朝鲜,象征着使命的崇高与庄严。
“殊方固云远,王事式有程”,表达了出使之路虽远,但必须遵循王命的严格规定。
“朔风袭重裘,祖道列都城”,描述了出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穿着厚重的衣物抵御寒冷,以及在都城举行送行仪式的情景。
“橐金岂足羡,专对夙所能”,表明陆伯瞻并不羡慕金银财宝,而是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这是他早年就能做到的事情。
最后,“相期圣化宣,庶以承家声”,表达了对陆伯瞻出使任务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宣扬圣化的理念,并以此光大家族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对出使情境的描绘,以及对陆伯瞻个人品质的赞美,展现了明朝对外交往的重视与文化自信,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文化交流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