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伯皋真隐道院

幽讨过真隐,同抱白云眠。

夜呼醉道士,取琴咏琅然。

松鸣檐外山,水落桥下渊。

推窗挂星斗,清神浩无边。

是中宜共如,此外凭谁传。

孙登苏门啸,子猷剡溪船。

古来贤达士,往往如春烟。

浮名竟何益,毕世空林泉。

纵观彼斗筲,畏涂竞争先。

舆马能几时,鼎镬已在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真隐道院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幽讨”、“白云眠”、“醉道士”、“松鸣”、“水落”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隐居世界。

首句“幽讨过真隐”,点明了探访隐居之所的地点,暗示了此地的神秘与幽静。接着,“同抱白云眠”一句,以白云象征纯洁与超脱,表达了诗人与隐士共享这份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夜呼醉道士,取琴咏琅然”描绘了夜晚与道士饮酒赋诗的场景,琴声琅然,不仅增添了诗境的雅致,也体现了隐士们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

“松鸣檐外山,水落桥下渊”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松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

“推窗挂星斗,清神浩无边”则将视角转向室内,窗外的星辰与窗内的诗人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状态。

“是中宜共如,此外凭谁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变迁、人情冷暖的感慨。

最后,“孙登苏门啸,子猷剡溪船”引用历史上的隐士故事,进一步强化了诗的主题,即对古代贤达士隐居生活的追慕。

“古来贤达士,往往如春烟”感叹历史上那些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们,如同春日的烟雾,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浮名竟何益,毕世空林泉”是对世俗名利的否定,强调了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纵观彼斗筲,畏涂竞争先”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汲汲于名利、急于求成的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舆马能几时,鼎镬已在前”则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敬仰与赞美。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楚黄相庙

开禧二年春,寂寂楚相庙。

上书能说秦,将兵亦救赵。

太子质不归,变衣何其妙。

因城吴故墟,宫室本照耀。

宠辱一以惊,失计易贻笑。

帐座神所严,香火忍兴吊。

但想荀兰陵,朱英或同调。

形式: 古风

夏日集报恩僧寺同庄贤良诸公分韵得饼字

寻僧坐清昼,会友践佳境。

兴寄徒自深,游观转便静。

荷翻一水香,柳散满阶影。

相从解巾屦,爱此夏日永。

熏垆鼻观通,汲井齿颊冷。

劳公具酒炙,饷我作汤饼。

同时得二士,俊发锥露颖。

高步不可攀,奇语尚堪省。

徐郎招不来,怅望终耿耿。

生平厌尘烦,老去合幽屏。

岂无亲朋乐,所虑乏规警。

长歌及黄农,妙处亦深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寂照寺

江西得名士,与我同山行。

老释能追随,醉眼增双明。

经时客吴会,杂遝尘务婴。

偶然汎孤舟,故人百里情。

既已酒屡饮,亦复诗自成。

尽日空翠间,冥鸿杳飞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祖印寺俗云严光寺考治平堂牒乃光严也又言有子陵墓因往吊之

长沟流水急,荒涂少人迹。

扶舆问遗踪,晶晶度秋日。

子陵谁复知,墓古莽榛棘。

传闻虽未真,此意自无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