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丈挽诗

沈溪耆旧半丘墟,犹有期颐隐市区。

未展武侯床下拜,已传颜子梦中呼。

门人会筑三年室,迹客谁留一束刍。

归卧九原应不恨,何蕃声誉满京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挽诗《林丈挽诗》由宋代诗人朱松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描绘,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与缅怀之情。

首句“沈溪耆旧半丘墟”,描绘了逝者所在之地的环境,溪流潺潺,岁月流转,昔日的老人如今已化为丘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接着,“犹有期颐隐市区”一句,既是对逝者长寿的赞美,也暗含了其虽身处繁华都市,却能保持隐士般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未展武侯床下拜,已传颜子梦中呼”两句,运用典故,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字孔明)和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例,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之情。诸葛亮是智慧与忠诚的象征,而颜回则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道德典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逝者虽已离世,但其高尚品德与智慧仍被后人铭记与传颂。

“门人会筑三年室,迹客谁留一束刍”则进一步描述了逝者生前与追随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门人相聚,共同为逝者修建墓室,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而“一束刍”则可能是指祭品,表明了对逝者的悼念与祭祀活动。

最后,“归卧九原应不恨,何蕃声誉满京都”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安息于九泉之下的欣慰,以及对其声誉流传于京都的肯定。其中,“九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地下世界,常用来指代死后之所。“何蕃声誉满京都”则暗示了逝者在生前留下了良好的名声与影响,即便在去世后,其声誉仍然广为人知。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典故运用,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也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深远的影响,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怀黄元声时闻在建上诗中所记建上旧游也

积雨山城久卧痾,起看横港涨晴波。

空馀九尺须眉好,奈此一樽风月何。

怀抱故人长在念,经行佳境想重过。

东溪回首醉眠处,为问红蕖何许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书室述怀奉寄民表兄是日得民表书

丈室无尘棐几横,吏休凫鹜散无声。

舞风竹影僛僛转,萦梦炉香袅袅清。

已笑荣枯卢白戏,不须物我触蛮争。

故人剪烛西窗约,知复何时话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答人留别之什

家在大江东复东,去君一舍碧流通。

那知临水登山处,同寄飞蓬断梗中。

愁绝杯中千里月,梦萦江上一帆风。

只今且作须臾意,更典云裘醉小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月四日宿丹溪道中

日出露芒重,凉生风叶翻。

秋粳已照眼,社酒欲香村。

牛下草莱湿,人归园屋昏。

个中吾不浅,扰扰与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