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贤对陶渊明《饮酒》诗的和作,主题围绕孔子的智慧与圣人之道。首句“孔子无不可”赞扬孔子的博大精深,认为他是圣人的典范。接下来,“斯为圣之时”强调孔子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连才智出众的子游(卜商)和子夏(卜商的学生)也无法完全理解和赞誉他的学说。
诗人感慨自己生活在千年之后,仍能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但担心这种崇高的品德和教诲可能会让旁人产生疑惑。他以“先正亦何人,庶几不我欺”表达对前贤的敬仰,希望他们的精神不会欺骗自己。
最后,诗人对那些忙碌而迷失方向的人发出感叹:“嗟尔营营者,舍此将安之。”他劝告人们不要忽视了像孔子这样的智慧源泉,而应该从中寻找生活的准则。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孔子思想的赞美和对后世的警醒,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