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一)二乐榭

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翻译

这里的真实乐趣怎能轻易言说呢?
两种快乐加上你,已经等同于三种了。

注释

此间:这里。
真趣:真正的乐趣。
岂容:怎能允许。
谈:谈论。
二乐:两种快乐。
并:加上。
君:你。
已:已经。
是:等于。
三:三种。
仁智:仁者和智者。
更烦:更加厌烦。
诃妄见:呵斥错误见解。
坐令:因此让。
鲁叟:鲁国的老者(借指有学问的人)。
作瞿昙:成为佛教中的佛陀(瞿昙是佛陀的姓氏)。

鉴赏

这句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出自他的一系列园池咏叹之作。诗中“此间真趣岂容谈”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环境和心境的满足与喜悦,这里的“真趣”指的是高雅而深远的情趣和乐趣,是超越世俗的精神享受。“二乐并君已是三”则是在形容园中景致,可能指的是两个乐趣加上朋友的陪伴,共同感受到的第三种快乐。

“仁智更烦诃妄见”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待世事的态度。“仁智”通常指的是以德治国,以智治身的理想状态,而这里的“更烦”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中仁智难以施展的无奈和忧虑。"诃妄见"意为批评虚假之事,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坐令鲁叟作瞿昙”则是在以古代隐者鲁仲连自比。鲁仲连是一位高洁的士人,不愿意在乱世中出山,苏轼此处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超然与远离之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它通过园林景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二)灙泉亭

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

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三)吏隐亭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四)霜筠亭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五)无言亭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