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

短褐不掩轩,伏剑赴远道。

一夕度重关,春郊哭芳草。

芳草碧色黄河波,王孙不归愁奈何。

当时洒血向何地,岁月今巳三年多。

万帐丛中拾遗骼,胡人悲号汉人擗。

羁魂何用束榆皮,男子从来收马革。

忆昔何人正当路,若翁上书凡两度。

请缨直欲系单于,借剑亲将斩师傅。

圣主如天万类容,夺官谪向边城去。

曹操沽名不杀贤,终付祢衡与黄祖。

黄祖曾操江夏符,蓟门今亦近穹庐。

逐臣犹自心孤愤,结客边庭欲破胡。

胡骑南来尘拍天,汉兵汉马踏成烟。

汉吏愁将伏汉法,汉首函将虏级传。

将函汉虏浑閒事,伤心忽堕孤臣泪。

飞书直是骂辕门,散金况复埋殇士。

埋殇士,骂辕门,君不杀人人杀君。

青天飒然白日昏,浮云作雨有时晴。

只今万方仰圣明,子出北塞予南征。

为倾斗酒都门外,箧里龙泉几度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短褐篇送沈子叔成出塞》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沈子叔成即将出塞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壮志豪情。

开篇“短褐不掩轩,伏剑赴远道”,以简朴的衣着和坚定的决心,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英勇与决心。接着“一夕度重关,春郊哭芳草”描绘了主人公在春日郊外,面对离别与未知的挑战时的哀伤与不舍。

“芳草碧色黄河波,王孙不归愁奈何”一句,运用自然景象象征主人公的孤独与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当时洒血向何地,岁月今巳三年多”则表达了对过去战斗岁月的回忆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万帐丛中拾遗骼,胡人悲号汉人擗”描绘了战场的残酷与牺牲,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冲突与哀悼。“羁魂何用束榆皮,男子从来收马革”则体现了对英雄气概的颂扬,即使身死也要保持尊严,如同包裹在马革之中。

“忆昔何人正当路,若翁上书凡两度”、“请缨直欲系单于,借剑亲将斩师傅”等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深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与勇敢精神的赞美。

“圣主如天万类容,夺官谪向边城去”、“曹操沽名不杀贤,终付祢衡与黄祖”等句,对比了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贤才的态度,反映了对公正与仁德的追求。

“黄祖曾操江夏符,蓟门今亦近穹庐”、“逐臣犹自心孤愤,结客边庭欲破胡”等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忠诚与复仇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展现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注。

“胡骑南来尘拍天,汉兵汉马踏成烟”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壮观,“汉吏愁将伏汉法,汉首函将虏级传”则体现了对法律与荣誉的尊重。

“将函汉虏浑閒事,伤心忽堕孤臣泪”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与对牺牲者的同情,“飞书直是骂辕门,散金况复埋殇士”则展现了对正义与勇气的呼唤。

最后“埋殇士,骂辕门,君不杀人人杀君”强调了对正义与道德的坚守,“青天飒然白日昏,浮云作雨有时晴”象征了对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只今万方仰圣明,子出北塞予南征”表达了对和平与进步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主人公沈子叔成出塞的壮志豪情,以及对忠诚、勇敢、正义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三公柱石篇

云中秋色明如画,胡儿贡马临城下。

却言太师今者谁,令公姓贾家遵化。

辫椎万帐闻姓名,免冑蹲靴不敢声。

从今款段谁将市,纵有骅留匿不成。

令公威名有如此,茂龄甫跻四十四。

中朝柱石自擎天,北门锁钥宜强仕。

古有梦松者,十八而为公。

荣华何太早,桃李争春风。

令公黄发会有时,此际凌烟画未迟,进贤高冠如覆箕。

形式: 古风

横山黄伯子持图索题

一生纱帔罩乌巾,二女明妆坐绣茵。

树底几厨犹未发,神边排榼巳攒鳞。

持此佳图今书此,疑是东山谢氏之犹子。

拣持二女并叔安,将渡淮淝来赌墅。

主人向我捧一尊,谓此比较言不伦。

此图乃即是其身,身住暨阳之邑,横山之村。

少泉先生是其父,星文侄骆先生妻以女,身为乃祖千顷陂黄叔度之孙。

少而狗齐,长而辞乃岳,其耽隐而自逸气飘飘然凌云。

形式: 古风

过项羽故宫

黄楼西畔徐州治,西楚当时作都处。

尚馀一半长荆蓁,今作州仓积官米。

伯图巳自足奢豪,正好将金贮阿娇。

如何拓土为宫室,不及咸阳一夕烧。

岂是鉴秦等殷夏,或因争战无閒暇。

一朝泪尽帐中人,千古波沉台上瓦。

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

牧羊之子一竖耳,谁遣黄袍拥在身,一为放弑蒙恶名。

总有奇勋不可赎,黄须判吏持大狱。

噫嗟嗟,每当读史为三覆。

形式: 古风

太真早起图

春寒乍入春衫薄,酴醾蒂损胭旨斮。

绿云香车不胜梳,昨夜金钿为谁落。

郎家托鲤付教题,粉肥玉腻知为谁。

正逢画史来相促,说是杨妃睡起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