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高迹宁留得,禅心万法空。

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

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高尚的足迹怎能长久留存,禅心看待万物皆为空无。
你从道教宫殿下来,又返回到赤城山中。
身披袈裟进入船舱,穿过树林的是锡杖风声。
何时能与你一同建立香社,共度宁静的修行生活?

注释

高迹:高尚的足迹。
宁:怎能。
留得:长久留存。
禅心:禅修的心境。
万法:万物。
空:空无。
丹阙:道教宫殿。
下:下来。
去返:返回。
赤城:赤城山。
舫:小船。
袈裟:僧侣的长袍。
月:月光。
穿林:穿过树林。
锡杖:僧人的手杖。
风:风声。
结香社:建立香社。
宴寂:共度宁静。
师:导师,这里指僧侣。
同:一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返回庙宇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高迹宁留得”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寂静高地的向往与留恋之情;“禅心万法空”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禅宗“一切皆空”的哲学认识。

接着,“来从丹阙下,去返赤城中”两句,描绘了僧人的行踪,从高峻的丹阙(山名)下来,又返回位于赤城中的庙宇。这里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指示,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入舫袈裟月,穿林锡杖风”两句则生动描绘了僧人乘舟、携带禅杖行走于山林之间的情景。月亮下,穿梭在树木间,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是对佛法修持生活的热爱。

最后,“何时结香社,宴寂与师同”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僧人共聚、共同修行的渴望。这里的“香社”可能指的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是一种精神上的团体,而“宴寂”则是希望能够在宁静中与师傅一道,共同享受禅定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寺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美学追求,也透露出对佛法、自然和精神修持生活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

李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夕霁巴城月,秋光峡树春。

形式: 押[真]韵

长乐旧县

千古空传长乐溪,谁知乐极已生悲。

凄烟断础祝家市,落日荒城柳尹祠。

上起何年无信史,中更钜变有残碑。

青峰峰下踌躇意,说与时人未必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银城旧县

人民城郭骇俱非,从此西迁西复西。

曾是万家雄井邑,依然一段好山溪。

津无可锁沈江渚,市不闻钟委草泥。

碑碣更随年月换,兴亡往事向谁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薛家塘

自古杀忠良,多用巧中伤。

不驱飞作鬼,那得桧封王。

有士冤狴犴,无辜忤庙堂。

至今流斥地,人说薛家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