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碛戍人何在,秋霜志不移。
无言息妫怨,有泪舜娥悲。
山静云盘髻,江空月印眉。
谁将望远意,歌作送征诗。
这首诗名为《望夫石》,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戍边者在秋霜中的孤独与坚守,通过望夫石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碛戍人何在"一句,以疑问形式引出戍卒的去向,暗示了离别之苦;"秋霜志不移"则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渝的情感。接下来,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中息妫和舜娥的悲剧,强化了思念之情的深度。
"山静云盘髻,江空月印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寂静山峦如妇人发髻般环绕,而空旷江面倒映着明亮的月影,如同女子黛眉,增添了画面的凄美。最后,诗人将这份深情寄托于歌声,"谁将望远意,歌作送征诗",表达了希望有人能将这份思乡之情化为诗歌,传递给远方的亲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戍卒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团聚的渴望。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霜叶红于染,吹花落更馨。
平江行诘曲,小径夹葱青。
度鸟开愁眼,遥山入画屏。
畏人惟可饮,从俗却须醒。
山开两岸柳,水绕数家村。
地势倾崖口,风涛啮石根。
平林霜著色,沙岸水留痕。
剩寄还乡泣,难招去国魂。
高斋缭绕度双沟,老气轩昂盖九州。
不谓江山开悒怏,正缘风味得淹留。
招携好客供谈笑,拆补新诗拟献酬。
小摘自锄稀菜甲,旁观虚作不堪忧。
初雪已覆地,晚风仍积威。
木鸣端自语,鸟起不成飞。
寒巷闻惊犬,邻家有夜归。
不无惭败絮,未易泣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