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为友人赴任平乐守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描绘了友人即将前往之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色,充满了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首联“君侯去作平乐守,地接三湘带九疑”点明友人将前往平乐任职,平乐地处湖南,与三湘九疑山相连,自然风光秀丽,地理环境独特。
颔联“四季天时多暑湿,千年土俗半华夷”描述了平乐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文化背景。四季之中多有暑湿之气,反映出南方湿润的气候特征;同时,千年的土俗既有汉族文化的痕迹,也融合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颈联“道乡祠庙风烟古,帝舜旂裳日月低”进一步描绘了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道乡祠庙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帝舜的传说与当地的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尾联“铜鼓何须问鸡卜,圣恩未许久栖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铜鼓是当地的传统乐器,象征着民族的自豪与团结;“何须问鸡卜”暗示了友人应自信自立,无需过分依赖占卜;“圣恩未许久栖迟”则寄寓了对友人仕途顺利、得到朝廷长久信任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祝愿,展现了对友人赴任平乐守的深切关怀与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