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这段诗文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乱和国事的深刻感慨。首句“盗灭人还乱”描绘出一个战争频仍、民生涂炭的景象,“兵残将自疑”则透露出军心涣散、将领们自身也充满了怀疑与不安的情绪。
“登坛名绝假”一句,可能是在批判那些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却虚伪不实的祭祀活动或是权臣的行为。紧接着,“报主尔何迟”则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的忠诚和急迫心情,他渴望能够向君主报告真实的情况。
“领郡辄无色”形容地方官员的面色,可能暗示他们因为担忧国事而神色凝重,“之官皆有词”则指这些官员对于国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批评。
最后两句,“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表达了诗人希望听到来自君主的哀痛之声,即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他渴望能够询问国之伤痕,以期得到治愈。
整体而言,这段诗文不仅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反映出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的历史背景。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鸟,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嚬。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