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芍药》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以芍药花为题,描绘了其在春深时节的美丽与风韵。
首句“婪尾春深艳未收”,描绘了芍药花在春天深处依然绽放着艳丽的色彩,未被季节所收束,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与不屈。接着,“画阑娇冶占风流”一句,将芍药比作娇美的女子,站立于精美的栏杆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周的风流,形象地展现了芍药花的娇媚与风情。
“尽教微谑回红黛,怕说将离易白头”两句,通过芍药花的微谑与怕说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忧虑。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芍药花以情感,使其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含笑花前挑郑女,多情月下梦杨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芍药花的形象,将其与古代美女郑女和杨州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中的情景,展现了芍药花的多情与浪漫。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嫣然一顾当阶影,消尽词人万古愁”一句,以芍药花的一瞥,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解脱,仿佛所有的忧愁都在这一瞬间被消解。这不仅是对芍药花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心灵得到慰藉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芍药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