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一)

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

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陈维崧的《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一)》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词人的复杂情感。"今年明月无情甚,偏向江东",词人借月之无情,暗示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感慨,明月似乎偏爱江东,而不照及词人所在的京城之地。

"只照军容,不放银花万树红",进一步描绘了明月的冷酷,它照亮的是军营的严肃与紧张,而非节日的繁华热闹,暗寓战事在即,连春节的欢乐也被压抑。

"凤城飞下征南骑,一片刀弓",通过“凤城”代指京城,形象地刻画出军队的紧急调动,战马如飞,刀剑出鞘,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气氛。

最后两句"铁甲呼风,愁杀思乡沈侍中",直抒胸臆,沈侍中(可能是词人的朋友或自我代称)身披铁甲,身处战事,心中满是思乡之情,这份愁绪被疾风吹散,更显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明月、军容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词人对家乡的怀念、对战争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五)

杜陵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

捩影长空,燕市梁园类转蓬。

后湖一雁尤酸楚,竟逐晨风。

一去无踪,雨打夭桃坠冷红。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声情拉杂百感风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其四)

早年丧乱曾尝过,复壁为佣。

城旦为舂,儿女宵啼贼火红。

回头三十年前事,笺恳天公。

衰鬓如蓬,莫遣咸阳又举烽。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贺新郎.用辛稼轩陈同甫倡和原韵送王正子之襄阳明春归广陵并嘱示何生龙若

立马和君说。到襄阳、为余先问,隆中诸葛。

往日英雄潮打尽,怪煞怒涛崩雪。

今古恨、总多于发。

再问大堤诸女伴,白铜鞮、可有閒风月。

谁弹向,楚天瑟。才逢燕市还分别。

怅生平、无多知己,几番离合。

此去武昌鱼不少,莫惜颜筋柳骨。

要频看、郑虔三绝。

一幅新词《凄凉犯》,嘱来春、并示何生铁。

霜夜吼,剑花裂。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归歌示阮亭

把酒狂歌起。正天上、琉璃万顷,月华如水。

下有长江流不尽,多少残山剩垒。

谁说道、英雄竟死。

一听秦筝人已醉,恨月明、恰照吾衰矣。

城头点,打不止。当年此夜吴趋里。

有无数、红牙金缕,明眸皓齿。

笑作镇西鸲鹆舞,眼底何知程李。

讵今日、一寒至此。

明月无情蝉鬓去,且五湖、归伴鱼竿耳。

知我者,阮亭子。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