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尚书挽章二首(其一)

昔年宦路意相倾,四纪中间一寄声。

贤嗣登门如对面,新诗缄兴见输情。

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

叹息于今鲜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当年仕途上心怀向往,四十年间只通过书信传情
贤良的后辈来访如同面对面,新诗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原计划乘坐安稳的车驾来此山城,却突然传来他去世的噩耗
如今感叹人才凋零,读完短诗泪水打湿了衣领

注释

昔年:过去。
宦路:仕途。
意相倾:心怀向往。
四纪:四十年。
寄声:通过书信传递。
贤嗣:贤良的后辈。
对面:面对面交谈。
缄兴:隐藏的情感。
输情:流露真情。
安舆:安稳的车驾。
岩邑:山城。
俄传:突然传来。
玉京:京城。
鲜人物:人才稀少。
短章:短诗。
泪沾缨:泪水打湿衣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为汪尚书所作的挽章之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首句“昔年宦路意相倾”,回忆了两人在仕途上的交往和相互倾慕的情谊。接着,“四纪中间一寄声”感慨时光荏苒,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成为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

“贤嗣登门如对面”描绘了汪尚书的后人来访,仿佛逝者犹在眼前,表达了对汪尚书家族的敬重和对其子孙的赞赏。“新诗缄兴见输情”则通过赞美汪尚书的新诗,传达出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才华的流露。

然而,“安舆方拟来岩邑,急讣俄传上玉京”笔锋一转,揭示了汪尚书突然离世的不幸消息,令人痛惜。“安舆”原指舒适的车驾,此处象征着平静的生活,与“急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世事无常。

最后,“叹息于今鲜人物,短章吟罢泪沾缨”表达了诗人对当今人才凋零的感叹,以及自己在吟诵挽歌时难以抑制的悲痛,泪水沾湿了衣带,体现出对故人的深切哀思和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姜特立深厚的挽诗功底。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辛亥上冢

寒闺守节少年时,志凛冰霜不可移。

追远积成千古恨,报恩宽作十年期。

此生不愧先君死,后世应传寡妇碑。

兰若栖神安稳在,遗言今日九原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閒咏

坐叨厚廪饮醇醪,不挟文书不坐曹。

检校园花为日课,裒寻诗草计年劳。

仍将书册供慵卧,时唤杯盘佐老饕。

感激大恩何以报,唯祈圣寿等天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陆严州惠剑南集

不蹑江西篱下迹,远追李杜与翱翔。

流传何止三千首,开阖无疑万丈光。

句到桐江剩深稳,气含玉垒旧飘扬。

未须料理林间计,蚤晚明堂要雅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陈右司挽诗

麟经绝学冠名儒,科甲巍峨压隽途。

两作星郎归省户,五持玉节佩州符。

义仓睦族前贤少,犹子推恩举世无。

忝窃亲邻违一奠,不堪老涕落寒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