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迁寓五首(其二)》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迁居新寓所后的感受与心境。
首句“雅志怜幽寂”,开篇即点明诗人迁居之所的环境特点——幽静而寂寥,这正合乎他高雅的情趣和内心的向往。接着,“吾庐亦自宜”一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新居的满意与认同,虽是迁徙,却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城临风到急,地逼月来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新居周边的自然环境。城外之风,因临近城市而显得更为急促,而地势狭窄,则使得月亮的升起显得更为缓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特点,也暗含了诗人对新居周围环境的独特感受。
“病起身犹歉,门扃客屡题”则转入对自身状态的描述。诗人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但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在新居接待客人,留下了诸多题字。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新生活的热情与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最后,“幽怀无所寄,多种菊花枝”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迁居后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虽然身处幽静之地,但这份情感却无处寄托,于是他选择了种植菊花,以此作为心灵的慰藉。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借此寄托了自己的情思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迁居后的心境变化与自我调适的过程,既有对外部环境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