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芜城清明

杏饧香、闹花门巷,家家风外晴稳。

来时犹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飞絮近。

作酒恶寒轻、只是无人问。红丝砚润。

便杜老伤春,江郎赋别,难写此时恨。

西湖路,最爱山联眉晕。游船曾记归尽。

绿杨阑角听莺坐,知我平生疏俊。情一寸。

回首处、云容水态还相引。天涯自哂。

绕九里街中,三分月底,谁与寄芳信。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这首《摸鱼儿·芜城清明》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清明时节芜城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杏饧香、闹花门巷”,开篇即以香气扑鼻的杏饧和热闹的花巷,营造出清明时节特有的氛围。接着,“家家风外晴稳”一句,描绘了家家户户在晴朗的天气下,享受着清明的宁静与和谐。

“来时犹道江程短,定不短如愁鬓。”诗人通过对比江程的短暂与愁绪的绵长,表达了内心的忧郁与无奈。接下来,“飞絮近。作酒恶寒轻、只是无人问。”几句,借飞絮的飘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而“恶寒轻”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感伤。

“红丝砚润。便杜老伤春,江郎赋别,难写此时恨。”红丝砚的润泽,让人想起杜甫的伤春之作和江淹的离别之辞,但即便是这些文豪,也难以完全表达此刻的愁苦之情。

“西湖路,最爱山联眉晕。”诗人回忆起西湖边的美好时光,山峦连绵,如同女子的眉毛,美不胜收。然而,这种美景已成过往,难以再现。

“游船曾记归尽。绿杨阑角听莺坐,知我平生疏俊。”诗人追忆往昔,曾经乘坐游船,绿杨环绕,黄莺啼鸣,那是他一生中最亲近的朋友。如今,这一切都已远去,只剩下孤独与思念。

“情一寸。回首处、云容水态还相引。”尽管时光流转,但心中那份深情却始终不变。每当回望过去,云水之间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牵绊。

“天涯自哂。绕九里街中,三分月底,谁与寄芳信。”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天涯,只能独自感慨,无法找到寄托情感的人。在月色朦胧的九里街中,只能依靠书信传递思念,但又担心无人能理解这份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

折花泛舸,又夜浅灯孤,绿阴如许。旧游间阻。

听檐声压酒,醉醒无据。落魄多愁,尚记罗裙雁柱。

向南浦。讶杨柳今朝,腰瘦慵舞。

行遍深院宇,已负了春来,忍教春去。

笑人易误,似山中枕石,顿忘时序。

小榼樱桃,更忆西园胜聚。寄情处。

画当年、满湖烟雨。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摸鱼儿.首夏归杭过吴淞景物清旷有会而作

绿阴阴、江南千树,重来桃叶依旧。

十年不负烟波兴,付与殢人杯酒。船唤否。

度一片凉云、最恋河桥柳。凭阑望久。

趁萤影高低,渔歌断续,摇过五湖口。归非偶。

正是清和时候。深村乐事多有。

焙茶煮茧梅风里,换得霜鳞盈斗。诗思瘦。

待小草湘兰、已入骚人手。西泠永昼。

汎五日轻桡,独醒何事,散发醉还又。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喜迁莺.赋赵谷林三十六鸥亭

风蒲低暑。见白羽带波,翻翻还住。

阑影摇人,簟文生梦,梦入藕花深处。

閒笑泛湖伯越,閒笑啼湘怀楚。

晚凉外,动忘机一曲,悠然琴趣。

休去寻钓艇,重理旧盟,草合垂虹路。

倚扇开襟,调冰脍玉,不问是谁宾主。

三十六梯明月,三十六陂秋雨。

戏招手,认青天片雪,飞来诗句。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斗婵娟.题赵饮谷采香词居近沧浪亭自榜曰小吴船

中吴烟水微茫地,吟边何限清感。

夜深腰笛伴渔讴,冷玉花千点。剪秀骨、香霏露染。

娃宫风景教长占。

错羡舟居好,几雁齿、桥头解缆,回首销黯。

仍是载酒年时,蓦然低忆,蕙炉丝袅菱鉴。

断肠重唱小横塘,粉字开还掩。纵贺老、心情未减。

无端世味如云淡。

好约我、垂竿手,斜雨梅黄,凭君画槛。

形式: 词牌: 霜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