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庆善郎中挽诗四首(其三)

平生气槩凛冰霜,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频击节,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生气概如冰雪般严峻,深入研读圣贤之书品德更显光辉。
赞赏善行常常击节赞叹,避开人群宁可移动床榻以示清高。
只知在中垒官署研习《论语》,谁能揣测诗仙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本以为有道之人定会长寿,却未料到他竟未能验证长生之术。

注释

气槩:气概。
凛冰霜:像冰雪一样严峻。
圣读:深入研读圣贤之书。
德愈光:品德更加显著。
赏善:赞赏善行。
击节:击掌赞赏。
避人:避开人群。
移床:移动床榻。
中垒序论语:在中垒官署研习《论语》。
诗仙:诗仙李白。
流夜郎:被流放到夜郎。
有道:有道德的人。
黄发寿:长寿。
长桑:长生之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立方为洪庆善郎中所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逝者品行高洁、学识深厚的赞扬。首句“平生气概凛冰霜”描绘了洪庆善郎中一生刚正不阿、如冰雪般的气质。接着,“圣读潜心德愈光”赞美他深入研读经典,品德因此更加光辉。

“赏善每能频击节”写他善于赏识和推崇美德,常常为之击节赞叹。而“避人宁复解移床”则体现了他的谦逊低调,宁愿改变位置也不愿引人注目。诗人提到“第知中垒序论语”,暗示洪庆善对《论语》有深入研究,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谁测诗仙流夜郎”暗指洪庆善的文学才华,将他比作“诗仙”,然而却因某种原因被贬谪到偏远之地。“有道固应黄发寿”表达出对洪庆善遵循道德本应长寿的期待,然而“何期竟不验长桑”则惋惜地感叹他的早逝,未能验证长生之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颂洪庆善的品行、学识和文学才华,以及对他不幸早逝的感慨,展现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收录诗词(272)

葛立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自号懒真子。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字:常之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64

相关古诗词

胡枢横山堂(其二)

云梦胸中吞八九,了无官事苦相关。

庙堂曾引五星缕,岩壑今疏八节滩。

鸟织白云机杼阔,溪喧苍石杵砧寒。

东山难恋山中相,梅子枝头正著酸。

形式: 七言律诗

胡枢横山堂(其三)

朱甍碧瓦市廛远,绕舍泉啼山复横。

胜处争长浑仆妾,乱来有此几公卿。

巳公茅屋实父子,裴氏午桥真弟兄。

竟日倚栏天外眼,世间轩冕一毫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胡枢横山堂(其四)

春过木浓山转翠,旱馀湍减石添痕。

主人正自笏拄颊,客子底容裾撇门。

好鸟傍人窥野核,乱云释峤落芳尊。

真成命驾轻千里,李杜文章得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壑源春色起云阿,拂拂轻尘动柘罗。

骑火已惊官焙早,注汤还斗乳花多。

清风两腋添诗兴,红日三竿战睡魔。

燕颔未能飞食肉,腹中藜苋且摩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