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五首(其二)

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

舞榭歌楼全不辨,好个秋千庭院。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

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五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的静谧景象。诗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氛围。

首句“河桥南畔,朱邸无人管”以河桥为背景,朱红的府邸却显得空旷无人,暗示着一种荒凉或疏离感。接着,“舞榭歌楼全不辨”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连往日繁华的楼台歌榭都已消失无踪,只剩下一片荒芜。

“好个秋千庭院”一语转折,看似对前文的反讽,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在这样的秋千庭院中,即便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也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宁静之美。

“碧廊一带栏回,沿流树转山开”描绘了一条碧绿的长廊环绕着庭院,水流潺潺,树木随着水流缓缓转动,远处的山峦逐渐展开,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最后,“听罢江南蛙鼓,蘋风满袖归来”一句,以江南的蛙鸣声作为背景音乐,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心情愉悦。随着微风拂过,蘋草的香气弥漫开来,诗人似乎在享受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刻后,带着满足的心情归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往繁华的反思与感慨。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五首(其三)

雨馀天气,槐影垂帘地。

杨柳深深笼翠几,红药一枝簪髻。

茶烟细袅游丝,鸟啼日上阶时。

花下剧棋才了,炷香又和新词。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五首(其四)

玉凫烟炷,已到花阴午。

懒向鸳鸯寻绣谱,且教金笼鹦鹉。

薰衣熨尽都慵,棋残还理丝桐。

多少迎梅旧事,明窗一桁纱中。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五首(其五)

画帘低照,一树绯桃笑。

澹艳明妆临薄晓,占得春阴多少。

临风独倚朱栏,晚来犹怯微寒。

第一内家鬓影,簪花尽与人看。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翠楼吟二首(其一)

曲槛留春,华轩敞夏,当年朱邸分赐。

香尘随步径,还随处、雕栏堪倚。小山纤峙。

又飞阁流丹,回廊萦翠,重帘低。

绿杨垂处,乱花横砌。最爱。

千朵娇红,似绛幡朱节,舞莺飞坠。

天风环佩响,更深院沉沉歌吹。艳情谁寄。

正钿匣裁诗,金凫添麝,人微醉。

锦屏双影,折枝横髻。

形式: 词牌: 翠楼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