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一)

初日上昆仑,玉色皓天地。

我欲采其英,万里莫由致。

黄河行中原,终古为患累。

去源日以远,浊浪日以恣。

探寻枉张骞,凿空难任使。

终将移大山,永为东南蔽。

底柱而受镌,恐非神禹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钱仪吉的《杂诗(其一)》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初日上昆仑,玉色皓天地”展现了太阳升起在巍峨的昆仑山巅,光芒四射,映照得天地间一片洁白。接下来的诗句“我欲采其英,万里莫由致”,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物的向往,但又感叹距离遥远,难以触及。

诗人随后将视线转向黄河,指出它自源头至中原,始终带来无尽的灾害,“黄河行中原,终古为患累”。他进一步阐述,随着距离源头越来越远,河水的浑浊程度也日益加剧,“去源日以远,浊浪日以恣”。这里寓言式的表达了社会问题的根源与流弊。

诗人提及了历史上的探险家张骞,暗示即使有如他这般勇往直前的人,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根本问题,“探寻枉张骞,凿空难任使”。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放弃,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终将移大山,永为东南蔽”,即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同移山一般,改变黄河的流向,使之成为东南方的屏障。

最后两句“底柱而受镌,恐非神禹意”,诗人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禹治水”的典故,暗示这样的改变可能违背了古代先贤禹的初衷,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历史传统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探讨了治水问题,既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收录诗词(33)

钱仪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其二)

立意常苦多,成事常苦少。

成之亦已难,复恐事非好。

长啸不周风,抚几悲远道。

远道欲相从,伤哉驽伏皂。

再拜房星精,如何产騕袅。

形式: 古风

寄怀姚中丞南归

去冬我罢官,公闻款柴荆。

往还曾几时,久矣岁序更。

昨来孟公所,同携景山枪。

移床昵就我,数语肝膈倾。

知我尝发奸,惜我不自明。

歌诗出《骚》《雅》,结念餐落英。

勿为外人道,但许贱子赓。

何以酬公知,唧唧寒螀鸣。

大雪皓千里,公马方南行。

三辅旧所治,欢此时玉盈。

羊裘犹可识,竹马知来迎。

滔滔江汉流,惨惨鸿雁声。

登樔而椓蠡,见之怆中情。

流亡趋杭州,万人隘一城。

分郡为之馌,公私竭经营。

皇心轸吴楚,百为仰深耕。

区画当如何,公抱济世诚。

愿谂良有司,话我东南氓。

条风散湖绿,碧草洲渚萦。

携孙试礼部,此乐天所令。

春回民熙怡,身退心和平。

重扣野云叟,一听芳郊莺。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玉山寓楼作(其一)

好山当户绿,树绿浓于山。

朝来尽失却,一白云萦环。

问云何心出,问云何时还。

不晴亦不雨,缭绕松竹斑。

久久飞不去,一帆度其间。

帆行已杳杳,云住犹间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玉山寓楼作(其二)

白云故可悦,山中故可留。

堂堂汪端明,遗迹傥可求。

峨峨白象冈,惜未登其丘。

比邻赵忠简,骑箕想同游。

放翁听渔唱,何处南溪楼。

玉山美如玉,冰溪无浊流。

啸吟洽山趣,水石养性优。

所以章泉上,昆弟偕白头。

方斋与斗山,曷不回华辀。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