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林子默隐居

先生平昔命何非,万卷诗书一布衣。

回首长安成底事,吴山苍翠几时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林子默的隐士形象,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先生平昔命何非,万卷诗书一布衣”,开篇即以疑问的语气,对这位隐士的人生选择表示了好奇与思考。诗人似乎在问:这位先生过去的生活究竟如何?为何会选择如此平凡的布衣生活,却拥有万卷诗书的深厚学识?这里既体现了对隐士独特生活方式的赞叹,也蕴含着对知识与物质追求之间关系的反思。

接着,“回首长安成底事,吴山苍翠几时归”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心境。长安,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权力。然而,面对这样的繁华,隐士却似乎并不留恋,甚至有些厌倦。他或许曾经在长安有过一番作为,但最终选择了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吴山,这里借指隐士所向往的山水田园生活,苍翠的山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诗表达了隐士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林子默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思考。它不仅赞美了隐士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文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2)

林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留题宿猿洞

几年形胜晦南州,一旦声名蔼湛侯。

夜色并来三岛月,水光分破五湖秋。

荔枝影里安吟榻,红藕香中系钓舟。

金印解还天子后,诏书徵起不回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句(其一)

门前红日海千里,池上白莲山四邻。

形式: 押[真]韵

句(其二)

青韭供盘饼面圆。

形式: 押[先]韵

句(其三)

春晚花王在处稀,山中还信正芳菲。

形式: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