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旌旗垓下亦堪翻,战士其如忆故园;
纵向江东收烬去,应无子弟到中原。
这首诗描绘的是历史上的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的典故,出自明朝诗人张煌言的《经乌江二首》其二。诗人以旗帜在垓下翻飞为引子,表达了战士们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他们即使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收复江东,也可能不再有家乡的子弟跟随他们进入中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家园的破碎。整首诗寓含着对战争带来的离乱与家国之痛的感慨。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
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
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
灯火湖边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
妾家生小住黄湓,乱挽乌云铲著裈;
九月鱼腥湖上熟,自摇兰桨过前村。
黄湓贾客百金装,湓口长年醉索郎;
闻说江干烽火急,停桡一曲「古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