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
茅庵潇洒一事无。孤灯相对光清虚。
蒲团安稳身不拘。跏趺大坐心如如。
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夜晚独处的宁静场景。"一更一点一更初,城门半掩行人疏"表达了夜深人静的氛围,时间已经过了夜里的一更(古代以夜间分为五更来计算时间,每更约两小时),城市的大门已经关闭,只有偶尔的过客。"茅庵潇洒一事无"则是修行者的居所——茅庵,显得清贫而又宁静,没有任何纷扰。
在这宁静中,"孤灯相对光清虚"描绘了修行者独自面对着微弱的灯光,这光线清澈而空灵。"蒲团安稳身不拘"则是修行者的坐姿端正,坐在蒲团上身体舒适而不受拘束,"跏趺大坐心如如"展示了他在打坐中达到的内心平和与专注。
最后两句"月轮微出天东隅。空中露出无名珠"则是夜色渐深,月亮悄然升起,在东边的天际露出了它的轮廓,而那"无名珠"可能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智慧或心灵的明灯,悬挂在虚空之中,无需任何标签和名称。
整首诗通过对宁静夜晚、修行者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所达到的平和与超脱。
不详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四更四点四更长。迎午迸鼠心不忙。
丹炉伏火生新香。群阴剥尽回真阳。
金娥木父欢相当。醍醐次进无停觞。
主宾倒置情不伤。更阑别去还相忘。
三更三点三更中。烟开雾敛静无风。
月华迸入水晶宫。四方上下同一空。
光明遍转华胥同。千古万古无初终。
铁蛇飞舞如流虹。倒骑白凤游崆峒。
二更二点二更深。宫钟声绝夜沈沈。
明月满天如写金。同光共影无昏沈。
起来闲操无弦琴。声高调古惊人心。
琴罢独歌还独吟。松风涧水俱知音。
独自行兮独自坐。独自歌兮独自和。
日日街头走一过。我不识吾谁识我。
人间旦暮自四时。玄中消息不推移。
觌面相呈知不知。知时自唱啰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