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湖边.采莼

积雨初消,湖波新涨,叶叶乍浮还没。

素手牵来,比银钗光滑。

教越娘、轻按兰桡,菱花留取,莫与紫茎同撷。

隔宿还肥,浸寒泉似雪。旋下蛮姜,半作香羹啜。

谁复忍,去去和、鲈鱼轻别。脍具多携,更吴淞乘月。

况芙蕖、千顷非钱买,休还恨、犀箸玉盘消息绝。

且逐鸳鸯,向夕阳明灭。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相湖边采摘莼菜的场景,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水初消、湖波新涨的景象,以及莼菜随波轻轻浮动的姿态。通过“素手”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采摘者的动作,也赋予了采摘过程一种纯净、优雅的美感。

“教越娘、轻按兰桡”,这里巧妙地将人物与工具结合,通过“越娘”的形象,展现了采摘者轻盈的动作,以及对工具的熟练运用。“菱花留取,莫与紫茎同撷”,则表达了对莼菜独特价值的珍视,以及对其他植物的区分,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隔宿还肥,浸寒泉似雪”,生动地描绘了莼菜在水中生长的状态,即使经过一夜,依然保持其肥美,仿佛浸泡在寒泉中的雪花,既表现了莼菜的鲜嫩,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纯净。

“旋下蛮姜,半作香羹啜”,通过“蛮姜”的加入,丰富了莼菜的烹饪方式,使得这道菜肴更加美味可口,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与享受。

“谁复忍,去去和、鲈鱼轻别”,诗人在这里借用了“鲈鱼”的典故,表达了对莼菜的喜爱之情,以及与之相比,鲈鱼(传统名贵食材)的轻别,进一步突出了莼菜的独特魅力。

“脍具多携,更吴淞乘月”,描述了人们在采摘莼菜后,带着它们乘着月光回家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浪漫。

“况芙蕖、千顷非钱买,休还恨、犀箸玉盘消息绝”,诗人在此处将莼菜与荷花(芙蕖)进行对比,强调了莼菜的珍贵与不可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奢华饮食的淡然态度。

“且逐鸳鸯,向夕阳明灭”,最后两句以鸳鸯追逐夕阳的景象结束,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采摘莼菜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深情关注与赞美。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阮郎归.燕

双双剪水镜湖旁。萍开一片光。游鱼正绕紫鸳鸯。

轻衔过夕阳。新月上,素琴张。窥人在画梁。

巢中多少落花芳。成泥更有香。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钗头凤.二首(其一)

春毛靓。黄茸映。闻香不觉花开顶。炉烟大。舒翎待。

水沉魂气。那飞帘外。在。在。在。长垂影。双双并。

心香吞吐香为命。浮琼海。明珠买。

桐花生长,美人簪戴。爱。爱。爱。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钗头凤.二首(其二)

当钗立。花慵拾。倒开红羽双烟入。沉栈气。成心字。

氤氲终日,不离香翅。戏。戏。戏。餐琼粒。入相习。

不栖枝上愁花湿。铜炉器。添兰桂。

殷勤幺凤,口珠衔媚。记。记。记。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桂枝香.二首(其一)

殷勤八跪。但暮送潮头,朝迎潮尾。

正值沙禾始熟,竞衔双穗。

黄膏四角随圆月,任雌雄、入秋皆美。

虎门船返,两篮紫甲,一筐红蜕。

况滥口、河鲀大至,被生钓千头,腥吹墟市。

多谢鱼姑肯卖,百钱随意。

更纤手、细将香秆,并霜鳌、对对穿起。

急归烹取,蘋花深处,浊醪相媚。

形式: 词牌: 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