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华使张承宪公游汉江

天上河源落五台,楼前澄影隔尘埃。

杨花春尽帆归远,楮岛烟消雁影来。

物色不随游子去,芳樽今为使君开。

三韩胜地皆方丈,更借仙风倾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畔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款待。首联“天上河源落五台,楼前澄影隔尘埃”以夸张的手法,将汉江源头比作天上的河流,从高处落下,清澄的水波在楼前映照出一片宁静,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颔联“杨花春尽帆归远,楮岛烟消雁影来”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象的转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杨花飘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而远处的帆船则预示着远方的归途;随着烟雾散去,南飞的大雁身影显现,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变迁。

颈联“物色不随游子去,芳樽今为使君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虽然游子(这里指友人)即将离去,但诗人以美酒相待,希望在这短暂的相聚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尾联“三韩胜地皆方丈,更借仙风倾一杯”则进一步渲染了汉江畔的美景,将其比作仙境,邀请友人共饮,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汉江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

申光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癸巳三日寄茅洞?山(其一)

去年三月初三日,燕已归巢花已开。

人事天时多异态,别情春思重相催。

前村后谷应无恙,旧约同游底不来。

茅洞风流还可继,善山虽去?山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癸巳三日寄茅洞?山(其二)

三三九九年年会,旧约犹存事独非。

芳草踏青今日是,清樽浮白故人违。

风前燕语闻初嫩,雨后花枝看亦稀。

茅洞丈人多不俗,可能无意典春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稷山宰闵君

招寻相对县西陵,白日玲珑看纳冰。

被酒夜归浑似梦,小村时点绩麻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望三负山有感

孤舟一出广陵津,十五年来未死身。

我自有情如识面,青山宁忆旧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