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邓汉仪的《巴河镇登太乙阁》描绘了平津赐第历经岁月变迁后,太乙阁依然巍峨耸立,俯瞰着楚都的景象。诗人通过"高处衡庐天外伏,到来云梦雨中无",展现了阁楼矗立于云端,风雨中的孤独与壮丽。接下来,他以"千家烟火犹洲渚,几叶风帆自画图"描绘了远处人家炊烟袅袅,如洲渚点点,以及江面上的风帆点缀,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最后,诗人借"曾是赤眉烧不到,奎光深照斗牛孤"表达了太乙阁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暗示其在动荡岁月中得以保存,奎星之光照亮了孤独的斗牛星座,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以空间变化和历史感慨为主线,展现了太乙阁的雄姿和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