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

不共东篱载酒欢,白头终古寄江干。

鸥盟浅渚秋波淡,雁落沧洲夜色寒。

寞寞轻烟馀剑气,茫茫飞絮扑渔竿。

琵琶亭外横舟处,有客低吟独倚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芦花》由清代诗人林慎修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晚景图。诗中以芦花为线索,串联起江畔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不共东篱载酒欢”,以“东篱”暗喻隐逸的生活方式,与“载酒欢”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远离世俗喧嚣,寻求内心宁静的状态。接下来,“白头终古寄江干”一句,通过描绘诗人白发苍苍的形象,寄托了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

“鸥盟浅渚秋波淡,雁落沧洲夜色寒”两句,运用了典型的自然意象,鸥鸟在浅水边结伴,雁群在夜幕降临的辽阔洲地上栖息,秋水的淡雅与夜色的寒冷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这里的“鸥盟”和“雁落”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归宿感。

“寞寞轻烟馀剑气,茫茫飞絮扑渔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轻烟缭绕,似乎蕴含着历史的痕迹与英雄的气息(“余剑气”),而飞絮漫天,仿佛是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两句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最后,“琵琶亭外横舟处,有客低吟独倚栏”以琵琶亭作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同时也借用了“琵琶”这一乐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情感的抒发。诗人独自倚靠在船舷上,低吟浅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晚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3)

林慎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守樵福州

卌载客台阳,沧桑感一场。

白头遭乱世,赤手怕还乡。

有命何妨俟,无才祇自伤。

故人如问讯,诗酒尚颠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转车

周舆殷辂古来誇,争似飞轮自转佳。

两足踏翻新日月,风行雷厉遍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王勃作滕王阁序

髫年颖异号神童,名列初唐四杰中。

路出名区逢宴饯,文成末座骋豪雄。

明山秀水增佳色,贤主高朋拜下风。

传诵千秋长不朽,兰亭一序漫誇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祝银婚式

紫鸾彩凤影翩翩,双宿双飞廿五年。

西伯宫闱乐钟鼓,刘纲夫妇是神仙。

歌传麟趾君恩溥,句咏螽斯后德贤。

愿祝两宫同日月,恒升长耀九重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