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送黄淮辞政

天香早折仙桂枝,笔花五彩开凤池。

蓬莱之仙直奎壁,近侍九重天咫尺。

永乐圣人临御初,鞠躬稽首陈嘉谟。

仁宗监国文华殿,左右谋猷共群彦。

朕承大宝君万方,相与共理资贤良。

倾心写情任旧老,而卿引疾先还乡。

五历星霜复相见,霜须萧萧秋满面。

是时朝旭光升紫殿明,相对清言良慰情。

留之累月未尽意,归心又欲东南征。

太液清泠涵碧藻,杨柳芙蓉相映好。

凫鹥鸂鶒弄清波,紫雾红云拂琼岛。

芳肴在俎酒在壶,工歌《鹿鸣》续《白驹》。

君臣大义士所重,心虽庭阙身江湖。

雁荡峰高高不极,中有谢公旧游迹。

采芝斸苓可长年,应在天南忆天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皇帝朱瞻基在太液池为黄淮辞去政务而举行的送别场景。首句“天香早折仙桂枝”象征黄淮才德出众,如仙人般被选拔入仕。接下来的诗句赞美黄淮如同蓬莱仙境的仙人,接近皇帝,地位显赫。

诗中提到永乐和仁宗两位皇帝,展现了黄淮在朝廷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在文华殿参与决策的智慧。皇帝表达了对黄淮的倚重和共同治理国家的愿望,然而黄淮却选择告老还乡。再次相见时,黄淮已年事已高,但两人在紫殿清谈,情感深厚。

送别宴上,太液池的美景如画,杨柳芙蓉映衬,水鸟戏水,气氛温馨。宴席上,音乐悠扬,佳肴美酒,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深情厚谊。尽管黄淮远离宫廷,但君臣之间的大义犹在,彼此心意相通。

最后,诗人以雁荡山的高远和谢公的典故,寄寓对黄淮隐居生活的祝福,希望他能在南方回忆起北方的君臣情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明朝宫廷文化中对人才的尊重和离别的深情。

收录诗词(43)

朱瞻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在位期间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 生卒年:1398年-1435年1月31日

相关古诗词

喜雪歌赐兵部尚书张本

天气肃肃当严冬,大地凛冽号朔风。

扶桑曜雪韬瞳鋋,屏翳一色浮鸿蒙。

斯须素景摇太空,霏花糁叶何茸丰。

六出巧自造化工,覆纩敷缟远近同。

缀琼贴瑶缘墙墉,轻盈宛转穿帘栊。

千门万户光玲珑,积平坎窞增丘封。

冻合沟渎流靡通,林沼幻出银芙蓉。

遂令松篁失青葱,翰飞蠕动寂敛踪。

万蘖之暇坐九重,岂不自足鲜与醲。

一念所重存瘝恫,荷戈披甲防虏戎。

况复怀此为冲冲,维时预兆年岁丰。

滋润麰麦消螟螽,腾欢溢喜畎亩农。

形式: 古风

书愧诗示户部尚书夏原吉

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

郡县既上言,能不轸恤之。

周礼十二政,散货首所宜。

给帛遣使者,发廪饬有司。

临轩戒将命,遄往毋迟迟。

命下苟或后,施济安所期。

吾闻有道世,民免寒与饥。

循己不遑宁,因情书愧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赐许廓巡抚河南诗

河南百州县,七郡所分治。

前岁农事缺,旱涝始复继。

衣食既无资,民生曷繇遂。

顾予位民上,日夕怀忧愧。

尔有敦厚资,其性勤抚字。

徙者必辑绥,饥者必赈济。

咨询必周历,毋惮躬劳棨。

虚文徒琐碎,所至皆实惠。

勉旃罄乃诚,庶用副予意。

形式: 古风

捕蝗诗示尚书郭敦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

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

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