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的长安城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寒冷,以及个人内心的孤独感和远方之思。
“碧落云收尽,天涯雪霁时。”开篇两句,以高远的视角展示了雪后的天空和大地,天边的云彩都被收拾干净,一片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这是对雪景的精致描绘。
“草开当井地,树折带巢枝。”诗人细腻观察了雪中的自然界,积雪使得草地变成了小小的平坦之地,而树枝因承受不了积雪的重量而断裂,连同鸟儿的巢穴一并折断。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自然界在严冬中所表现出的脆弱与静谧。
“野渡滋寒麦,高泉涨禁池。”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了雪后的农田和水源,积雪使得麦子受到了影响,而山上的泉水因为积雪融化而变得更加汹涌,这些描述反映出了冬天对自然界的深远影响。
“遥分丹阙出,回对上林宜。”这里诗人描绘了远方的宫殿与近在咫尺的山林景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于自然的心境。
“宿片攀檐取,凝花就砌窥。”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自己的居所,窗台上积雪尚未完全融化,而屋外的花朵则被雪水凝结成冰花,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丝温暖与生机。
“气凌禽翅束,冻入马蹄危。”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严寒天气对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影响,鸟儿飞翔时翼间的寒气被紧紧束缚,而行走在雪地上的马蹄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冷。
“北想连沙漠,南思极海涯。”诗人的心绪随着这严冬天气飘向远方,无论是北边的沙漠还是南边的大海,都成了他思念与遐想的对象,这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怀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冷光兼素彩,向暮朔风吹。”最后两句,以冷光和素色的对比描绘出冬日的苍白色调,而随着夜幕降临,那朔风(即晚风)也轻轻地拂过大地,这是对雪后长安城景象最终的点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是一篇冬日雪后的美丽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