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俗火葬

火葬坏吴俗,沿愚罔知教。

体魄轻父母,死即畀野燎。

何异炎人㱙,亦类仪渠烧。

古敛以周身,致虑防臭暴。

复棺益之椁,厚土事窆焘。

区区人子敬,郑重寓私孝。

燕师惨掘焚,齐人忾敌效。

子岂忍父母,炮烙曾无觉。

曹侯悯其弊,古训不可吊。

辟园号漏泽,丛瘗周四墺。

士庶尚有言,地局宁尽窖。

其言闻之公,击节叹且笑。

吴愚不聪明,耳目涂泥淖。

譬诸黔娄衾,不足我奚校。

我为名教惜,㰅埴聊盲导。

虐死苟无亲,逆生驯亦要。

勿谓一爝微,大恶由兹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吴俗火葬》诗,通过对吴地旧有的火葬习俗的批判,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观念的缺失。诗中指出,火葬习俗轻视生命,无视亲情,将死者遗体随意焚烧,与古代传统的厚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引用历史典故,如燕师挖掘焚烧和齐人的效仿,批评这种残忍的行为,认为连父母之躯也不尊重,实为悖逆人伦。

沈周进一步提到曹侯的举措,辟建墓地以掩埋尸体,试图纠正这一陋习,但仍有质疑之声,认为土地资源不应如此浪费。诗人感慨吴地百姓的愚昧无知,将此习俗与黔娄之贫寒相比,强调儒家伦理的重要性。他以教育者的身份,呼吁人们重视生死之道,指出即使是最微小的恶行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讽刺和劝诫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维护和对社会风俗改革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病起试酌

山尊得酒且高歌,百岁流光已半过。

病眼看书真处少,老怀追事谬时多。

发随落叶惊西候,门对清江惜逝波。

今古英雄同一尽,浮生不饮复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蚤起

养拙藏衰结静窝,是非如海隔云萝。

面前雪影流头乱,空里虫丝碍眼多。

病女从人家落魄,老妻淹殡岁蹉跎。

虚怀昨夜当秋雨,恻恻萧萧两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理诗草

佚老馀生愿,失子末路悲。

不幸衰飒年,数畸遭祸奇。

独存朽无倚,如木去旁枝。

剩此破门户,力惫叹叵持。

屑屑衣食计,一一费心思。

思深气血耗,㾓痹引百肢。

多忘识虑浅,耳瞆目兼眵。

一旦一身内,有此众病滋。

所苦不敢诉,常畏老母知。

小孙蠢不学,次儿诞而痴。

后事不足观,百忧无一怡。

吾性无妄好,执善信不疑。

垂垂垂白乡,朝斯还夕斯。

高高冥冥者,何物顾相欺。

似我未蒙祜,及有菑害罹。

滚滚人海中,黑白何可劙。

口亦不能问,理亦不能推。

以死致度外,且活是便宜。

今日尽今日,明日岂可期。

亦复酌我酒,亦复吟我诗。

我诗无好语,稿苴从散遗。

儿在曾裒葺,今纸著泪糜。

抱患天地间,空言亦奚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思理衣(其一)

七十馀年一老翁,心情鹘突脑冬烘。

寒衣无妇无人补,日日关窗怕北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