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常雩之祭岁每亲行适以后丧未过百日遣亲藩恭代行礼瞻望南郊敬成六韵》。诗中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哀思与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首句“失配心诚痛”,表达了对先人逝世的深切哀痛之情。接着“勤民志敢移”一句,展现了对百姓的关怀与治理的决心,即使在哀伤之中也不忘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徒因丧未释,遂致祭如亏。”这两句说明了由于丧事未满百日,无法亲自前往祭祀,只能派遣亲信代为行礼,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以及对先人的怀念。
“静验相遭故,明为引慝时。”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在特定时期进行祭祀的意义,即通过仪式来检验人心,引导人们向善。
“东郊况需泽,首夏已过期。”这里提到东郊需要适时降雨,而此时已经过了春季,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与期望。
“麦陇嗟无及,禾田难再迟。”这两句表达了对农作物生长的担忧,强调了及时播种的重要性。
最后,“瓣香伸叩吁,额手望恩慈。”诗人以虔诚的态度祈求上天的恩赐与保佑,体现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与敬仰,也体现了对国家、人民以及自然环境的关怀与尊重,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君主的深沉情感与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