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其二)

已分金门不可排,何须竹帛诏方来。

囊收玉子开云种,炉养金公候火灰。

老见明时真乐只,身缘吾党合归哉。

年丰处处炊烟好,追忆边城叹析骸。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中的第二首。林希逸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句“已分金门不可排”,借用古代金门象征权力或朝廷,表达出诗人认识到自己无法进入权力核心,暗示了对仕途的清醒认识。接着,“何须竹帛诏方来”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不必通过官方文书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囊收玉子开云种,炉养金公候火灰”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个人的努力比作在云层中播种(“囊收玉子开云种”),以及在炉中培养(“炉养金公候火灰”),寓意着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自我,不断积累和成长。这里“玉子”可能象征珍贵的才能或理想,“金公”则可能指代珍贵的品质或成就,而“火灰”则暗示了经历的磨砺和考验。

“老见明时真乐只,身缘吾党合归哉”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时代的真实感受,认为在明君治下的时代,真正的快乐在于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聚。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社会关系的重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年丰处处炊烟好,追忆边城叹析骸”描绘了一幅丰收年景的美好图景,炊烟袅袅,生活富足。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边城的艰苦岁月,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和感慨。这里的“析骸”可能暗指战乱或艰苦生活中的牺牲,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苦难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成长、社会关系、理想追求以及对历史变迁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和澜字三首谢赵工部(其三)

芋栗先生语最真,有园我亦未全贫。

閒寻往事浑如梦,?作清吟老此身。

但愧淹才随锦尽,何如韩思与花新。

柞山集即杼山是,佛地中来有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前山丹已见微红

一种村居富贵穷,多年饶润谢天公。

眼前黄白方吹尽,已放山丹蓓蕾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再和效颦一首寄后村

读易伊谁见得真,能见富定不如贫。

涪翁但冀天还眼,子厚何求愁化身。

语燕殷勤如话旧,良苗次第又怀新。

往来独恨诗差少,便觉江山憔悴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用韵答徐古为

金问天南使,过门欲尽春。

理谈经独妙,诗当札尤真。

图进知天喜,纶颁人日新。

相思梁月在,吟望向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