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烈妇诗

芙蕖托藕根,藕折芙蕖萎。

雄剑出土中,雌剑飞相随。

桐城有女姚,嫁事方家郎。

贞心两松柏,信誓双鸳鸯。

方郎中路陨,女姚治其丧。

明朝郎入土,何事妾不亡。

妾有十尺丝,玉质奄从化。

一夜寒霰零,兰枯蕙亦谢。

煌煌双白璧,合瘗南山冈。

宛宛两柔荑,为人挈三纲。

旌书下万乘,烈声腾九有。

九原多杂臣,试问方家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祝允明的《方烈妇诗》以芙蕖和藕的比喻开篇,象征着女子与丈夫的紧密关系。"雄剑雌剑"的描绘,暗喻夫妻情深,一方不幸早逝,另一方坚贞不渝,表达了对亡夫的深切怀念和自我牺牲的决心。

接下来,诗人通过姚姓女子与方郎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贞洁和忠诚。方郎去世后,女姚料理后事,表现出坚强和决绝,誓言与丈夫共生死。"妾有十尺丝"象征着她坚韧的情感纽带,"玉质奄从化"则寓言她的纯洁与坚贞随夫而去。

诗中"兰枯蕙亦谢"进一步渲染凄凉氛围,"煌煌双白璧"象征着他们的爱情如玉般纯洁,合葬南山,寓意永恒。"宛宛两柔荑"则形容女子的手,虽柔弱却能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最后,诗中"旌书下万乘,烈声腾九有"是对烈妇事迹的赞美,皇帝旌表其忠贞,其事迹传遍天下。然而,"九原多杂臣,试问方家妇"又引发对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反思,询问世人是否真正理解并尊重这样的女性典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赞扬了烈妇的高尚品质,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挑战。

收录诗词(686)

祝允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 号:枝山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60—1527

相关古诗词

莆田郑殿中绿野亭

吾闻鸟山下,千载君子宫。

云谁搆此者,柱下有遗风。

昔与韩忠献,同升事仁宗。

抗节匡王度,寒岁荣霜松。

翩然返薜萝,考槃亭此中。

孙子联翼翔,邦人亦钦崇。

出处鉴兹宅,眷言均帝衷。

形式: 古风

赠伦解元(其一)

佳人出南国,郁郁春松姿。

手有龙卷文,忠信以自持。

茂年秉高义,淑姆群妇师。

君子聘好逑,任姒共风期。

关关雎鸠化,四海为雍熙。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赠伦解元(其二)

珠玉一出世,见者爱辉光。

云汉倬昭回,众夫仰文章。

煌煌锦绣段,愿为衣与裳。

醴泉消渴心,嘉禾望充肠。

亭亭梧桐树,可以栖凤凰。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伦解元(其三)

明王揽大宇,百福日富来。

车书上皇邑,八表无迟回。

与子遇原野,携手乃徘徊。

君行遵大路,日以写予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