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春夜举行的宴会,诗人以精美的笔触捕捉了现场的宁静与雅致。"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展现了夜晚的清新气息和月光下轻柔的风,同时也透露出主人对艺术的追求,琴已备好,只待弹奏。"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林景象,水在花丛中缓缓流过,夜空中的春星与地面的青草交相辉映。
诗人接着写道:"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这里展示了宴会上的闲适与对历史和武功的追怀。晚宴上,时间似乎被拉长,人们沉浸于书籍、剑术和酒精的享受之中。
最后两句"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表达了宴会结束后的感慨。诗歌结束后,主人听到了来自江南(吴地)的吟咏声,这让他对那边的美好记忆无法忘怀。"扁舟"是古代一种狭窄的小船,这里象征着诗人对往事的留恋和对远方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一个文雅脱俗、充满文化气息的宴会场景,同时也折射出诗人的深情与怀旧。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城暗更筹急,楼高雨雪微。
稍通绡幕霁,远带玉绳稀。
门鹊晨光起,墙乌宿处飞。
寒江流甚细,有意待人归。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
别离终不久,宗族忍相遗。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所过频问讯,到日自题诗。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