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曲

一夕凉生秦女机,砧声不待雁南飞。

谁知万里黄云戍,已有新霜上铁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捣衣曲》描绘了边关将士的生活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鲜明对比。

“一夕凉生秦女机”,开篇以“一夕”点明时间的突然变化,凉意的降临仿佛是大自然对秦地女子心灵的触动,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活的不易。“秦女机”则暗指织布的场景,秦地女子在夜晚劳作,为远方的亲人准备衣物,体现了她们的勤劳与对家人的思念。

“砧声不待雁南飞”,砧声是指捣衣时发出的声音,这里与大雁南飞形成对比,大雁的迁徙象征着自然界的规律,而捣衣声则是人类活动的体现。此句通过声音的对比,强调了边关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即使在寒冷的秋夜,他们也无法听到家乡的雁鸣,只能通过捣衣声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谁知万里黄云戍,已有新霜上铁衣。”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边关,描述了将士们在遥远的边防线上,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的威胁。黄云戍指的是边防的烽烟,新霜上铁衣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士们穿着冰冷铠甲的景象,暗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苦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边关的壮丽景色,也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牺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关将士与内地百姓的不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的季节变换与情感波动,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10)

周永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苏州籍。诸生。著有《东冈诗钞》。○升逸修己自好如处子,然及发言为诗,逸情云上,直欲希风开、宝以仰窥汉京,友生中不易才也。五十馀不肯见人,惟家方舟与余过之,谈谐不倦。予通籍归里后,并不能一见矣。时或议其为僻、疑其为矫,余益重其为人

  • 字:升逸
  • 籍贯:浙江钱塘

相关古诗词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

晚从冷泉游,遂止招提境。

入门闻清钟,孤阁夜方永。

倾耳听泉声,声喧意弥静。

朝来小雨过,宿雾散高岭。

凭窗见层峰,涧壑殊清迥。

不知晓云过,但觉衣裳冷。

清飙动林薄,初日照山影。

行当访韬光,直上松云顶。

形式: 古风

赋得古别离送郑子

劲羽乏群栖,转蓬靡暂息。

伊人贫困士,能无去乡国。

辞乡阻长川,旅迹殊可怜。

昨别俄六载,斯游定几年。

游踪渺无畔,淮水连河岸。

回瞻云树深,忽忽兴长叹。

云外指京畿,秋风冷客衣。

可堪闻塞雁,正值向南飞。

形式: 古风

缘天都峰趾度云巢洞上升仙梯遂憩文殊院

天都信岧峣,特立若翠屏。

取径过其趾,俯仰皆奥境。

松石俱象形,岩峦类盘绠。

将陟目屡眩,恐坠心更警。

行经阴洞中,恍惚陷深井。

须臾从井出,冉冉首露顶。

䁹盼多创遘,不类人世景。

境断缘梯升,气逼毛骨冷。

意坚斯有获,出险真自幸。

向晚憩禅扉,一灯照孤影。

形式: 古风

壮士行

请为壮士行,用识壮士情。壮士重恩轻死生。

主人临歧,陈设饮宴。悲歌声彻,客容尽变。

酒阑日落云天高,远闻凄风起于旷野,猛虎啸于林皋。

风鸣虎啸扬鞭走,去去报仇不回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