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晴烟袅袅弄晨炊,雪屋流澌未觉迟。

拟挈冻醪追胜践,聊穿蜡屐过疏篱。

扫开折竹仍三径,认得残梅祇数枝。

不耐岁寒心事苦,滔滔欲说定从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晴烟袅袅弄晨炊”,以轻柔的晨烟烘托出清晨的宁静与温暖,仿佛是大自然在轻轻唤醒沉睡的世界。接着,“雪屋流澌未觉迟”一句,通过雪覆盖的屋檐和流动的冰凌,展现了冬日特有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暗示时间的缓慢流逝。

“拟挈冻醪追胜践,聊穿蜡屐过疏篱”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在这样的美景中寻找乐趣,无论是品尝温热的酒(冻醪),还是穿着蜡制的木屐(蜡屐)穿过稀疏的篱笆,都显示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扫开折竹仍三径,认得残梅祇数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探索自然的过程。他扫开被积雪压弯的竹子,沿着熟悉的路径前行,最终找到了几株仅存的梅花。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熟悉与喜爱,也暗示了他在严冬中对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最后,“不耐岁寒心事苦,滔滔欲说定从谁”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寒冷与孤独时内心的挣扎与困惑。他似乎在思考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又感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听众或理解者。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雪后自然界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外部世界的赞美,也有对内在情感的探索与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二)

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飞絮倚风摇。

眼惊银色迷千界,梦断彤庭散百寮。

梅坞任从长笛弄,竹窗闲把短檠挑。

何人剥啄传清唱,更喜残年乐事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秀野早梅

可爱红芳爱素芳,多情珍重老刘郎。

疏英的皪尊中影,微月黄昏句里香。

胸次自怜真玉雪,人间何处有冰霜。

巡檐说尽心期事,肯醉佳人锦瑟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秀野极目亭韵(其一)

偶向新亭一破颜,高情直寄有无间。

地偏已隔东西路,天阔长围远近山。

浩荡只愁春雾合,轮囷却喜暮云还。

不堪景物撩人甚,倒尽诗囊未许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秀野极目亭韵(其二)

坐看山花落幔颜,不知身在翠云间。

食寒到处雨复雨,客里归来山又山。

□□孤灯闲□□,无心栖鸟暮忘还。

世情分逐流年去,只有诗情老更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