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兰.寄题八泉亭

八泉流断。指与斜阳天更远。谁补荒亭。

牵引行人吊古情。高歌楚些。词客有灵应识我。

迟暮江关。我亦哀时未要还。

形式:

鉴赏

这首《减兰·寄题八泉亭》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陈洵所作。该词以八泉亭为背景,通过描绘泉水断流、夕阳西下、荒亭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自我心境的抒发。

"八泉流断"四字,简洁地描绘了泉水干涸的凄凉,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指与斜阳天更远"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辽阔和时光的流逝,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苍茫和孤独之感。

"谁补荒亭"一句,词人发出疑问,无人修复这废弃的亭子,反映出他对历史遗忘和文化衰落的忧虑。"牵引行人吊古情"则直接表达了行人在此处引发的怀旧之情,词人借此传达出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沉思。

"高歌楚些",词人想象古代词客如若在世,应该能理解他的情感。"楚些"是古代楚辞的一种形式,这里借以寄托词人的文化情怀和理想追求。

最后两句"迟暮江关,我亦哀时未要还",词人以个人的迟暮之年,感叹时局的哀伤,但表示自己尚未完全沉浸在哀愁中,仍有所期待和坚守,不愿轻易离开。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词人对历史、文化及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54)

陈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字:述叔
  • 生卒年:1871—1942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

新愁又逐流年转。今岁愁深前岁浅。

良辰乐事苦相寻,每到会时肠暗断。

山河雁去空怀远。花树莺飞仍念乱。

黄昏晴雨总关人,恼恨东风无计遣。

形式:

玉蝴蝶.摺叠扇,同六禾赋

乐府惯闻流怨。几时宫体,不拟齐纨。

小摺泥金,怀袖又总凄然。

试临风、艳歌抒感,如揽结、群幅留仙。宛相怜。

叠纹绫被,收泪银笺。尊前。

为他重省,江南旧事,叶格流连。

半额蜂黄,惹香谁见靠腮边。

记却立、断肠阑曲,嗟面隔、不当屏山。卷舒便。

无凭凉热,直恁情牵。

形式:

蕙兰芳引.索居易感,歌以遣之。寄六禾

飘枕晚凉,水楼卧、倦床闲笛。

又著点嫣霞,林稿费他重饰。

对花对酒,算未减、年时吟力。

只漏长门闭,到户清风相识。

旧雨不来,邻鸥三四,惯共晨夕。

更佳日旗亭,携手俊游记得。风花撩梦,暗尘何极。

须寄情、休寄海边消息。

形式:

秋宵吟.秋感,寄六禾

井梧阴,堕叶静。蠹管和秋都冷。

黄昏鼓、渐做雨溪云,预供宵永。荡流光,泛钓艇。

酹酒江山同酩。登临怕、写画笔荒寒,暮村烟顶。

梦转回潮,甚事往、沉红乍省。

旧兰湘畹,暗菊陶篱,锦岸为谁靓。哀乐笙歌屏。

便觉鸥人,沧事漫领。

证盟心、算有天随,今夕风月任醉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