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曳筇独独倚柴扉,翠泼西山漾落晖。
衲子顶云随雁远,牧童腰笛挽牛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曳筇独独倚柴扉",画面上出现了一个人静静地倚靠在柴门旁,这种场景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情趣的捕捉。
接下来的"翠泼西山漾落晖",诗人笔触转向远处的西山,山上树木呈现出深绿色的颜色,阳光透过林间洒落在山坡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
第三句"衲子顶云随雁远",诗人观察到一位行脚僧人的背影,他头戴衲帽,身影与天边相接,似乎要追随着大雁的足迹,一往无前地向远方迈进,这里蕴含了出世脱俗、放眼世界之意。
最后一句"牧童腰笛挽牛归"则描绘了一位牧童在收工时分,腰间挂着竹制的短笛,吹奏着悠扬的曲调,同时驾驭着牛群缓缓返回。这里展现了一个简单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淡泊与宁静,彰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锦样桃花占晓晴,桃边梅树尚寒英。
莫羞老大无颜色,自是前贤畏后生。
霜月相摩漏二更,书窗伴我一枝横。
自矜前辈持清白,妒紫妖红总后生。
欲别哽无语,蘸酒评归期。
潮汐有朝暮,郎心无转移。
浪说涵空未是空,一阑罗列几巃嵷。
世人若问空中景,此景从来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