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黎光在巡视苏州时,在舟中所见所感的景象与心境。首句“晓听纶音出大廷”,以“纶音”象征皇帝的旨意,黎明时分,诗人听闻来自朝廷的指令,即将开始巡视之旅。接着“驿夫挝鼓放舟行”,生动地描绘了出发时的场景,鼓声响起,船夫们划桨启程,开始了漫长的水上旅程。
“江心水拥金山寺,京国云连铁瓮城”,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壮丽景色。金山寺屹立于江心,仿佛与天相接;而京城与铁瓮城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山水画卷。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权力中心的遥想和向往。
“松节固知经岁好,葵心先已向阳倾”,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树的坚韧不拔与葵花的向阳生长,分别比作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对光明的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颂,也是对巡视过程中可能遇到挑战的一种乐观态度。
最后,“此行止为询民瘼,未暇登临畅客情”,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关心百姓疾苦,而非仅仅为了欣赏美景。表达了诗人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未能充分享受旅途之美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还蕴含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