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月夜闻笛

坐听更声初转,月影穿帘,龙吟何处。

琅玕尺八,唤动客愁如许。

仙人汉上,记曾一擪,黄鹤楼前,落梅无数。

古调如今杳矣,任是重翻,犹恐清韵非故。

应是宫墙夜静,霓裳独自偷旧谱。

便教桓伊在,也临风三弄,清泪如雨。

凉州已罢,指下顿增酸楚。

鹤唳清空声渐远,吹梦魂归去,怨来杨柳,奈玉关不度。

形式:

鉴赏

这首《丹凤吟·月夜闻笛》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王易所作,描绘了月夜中听到笛声的动人场景。开篇以“坐听更声初转,月影穿帘”起笔,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凄清的夜晚氛围。接着,“龙吟何处”暗示笛声如龙吟,悠扬而神秘,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琅玕尺八”点明笛子材质,形象地描绘了笛声的清脆悦耳。“唤动客愁如许”则表达了笛声引发的无尽离愁。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曾在汉上或黄鹤楼前,听到过无数梅花飘落时的笛声,那是一段美好的过往,如今却已成遥远的记忆。

“古调如今杳矣”感叹曲调的消失,即使试图重新演绎,也担心失去原有的韵味。“宫墙夜静,霓裳独自偷旧谱”想象皇宫深处,或许有人在静夜里独自回味那些古老的乐章,增添了神秘和哀婉的色彩。

最后,诗人借用桓伊的典故,表达对笛声艺术的敬仰,即使桓伊再世,面对这笛声,恐怕也会被感动得泪如雨下。笛声仿佛来自远方的凉州,让人心生酸楚,而“鹤唳清空声渐远,吹梦魂归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到笛声不仅触动了心灵,还似乎能穿越空间,将人的思绪带到边关之外。

整首词通过月夜笛声,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深情赞美,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收录诗词(242)

王易(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州歌头.自述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

止髫龄,便作梁园客。

喜谈论,工吟啸,爱风月,厌尘俗,懒趋迎。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

一点书灯,尽微吟漫饮,独坐尽三更。

三五良朋慰孤零。

时相过从,剪残烛,对尊酒,学清评。

好春侯,趁风日,出郊坰,最怡情。

每风朝雨夕,怨秋色,怕秋声。

庭闱内,敦孝友,各无争。

傥许挈家离俗,惟自适,宁慕高名。

间抱琴携酒,水碧共山青,长醉无醒。

形式:

甘州.秋怨和屯田

望遥天莽莽暮云平,客中又惊秋。

正凉生桂户,叶分苔砌,人倚危楼。

底事又添新恨,旧恨几曾休。

但怪年华去,似水长流。

莫问故园音信,定残蒲瘦柳,狼籍谁收。

便连番思去,临去却还留。

向他时、新诗准备,有庐山、山色待归舟。

更从此,数愁时候,休数离愁。

形式:

梦横塘.廿五初度

双丸弄巧,万树鸣秋,华年如水偷逝。

十载星霜,又阅遍、几番尘世。

诗酒情浓,功名梦冷,野人深致。

算燕云汴水,马影鸡声,但添得、狂而已。

世间一笑浮沤,甚心伤杜老,愁赋平子。

赢得名垂,叹白发、可怜生矣。

况自有、医天妙手,何用书生溷人事。

打叠行囊,酒瓢榔?,向花前寻醉。

形式:

一萼红.秋梦

傍疏棂,又青灯素幌,照我影伶俜。

风戛玄扉,露漙幽草,秋容偏伴愁人。

珊枕畔、华胥路远,更蛩声、唧唧弄更声。

不耐繁喧,欲寻酣梦,梦却难成。

愁极本凭诗遣,劝莫寻秋梦,秋梦无凭。

天姥峰高,邯郸枕冷,方知梦也非真。

便暂许、随风飞去,待归来、依旧苦吟身。

空对半轮冰魄,一桁湘痕。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