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潘祖荫的《初三夜听雨作》描绘了诗人秋夜独寝时聆听雨声的情景。首句“秋声撼枕不成眠”以秋雨敲打窗户的声音引起失眠,形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不宁静。接着,“忽听潇潇到耳边”进一步强调雨声的突然和清晰,仿佛直接进入耳畔。
“已自无尘何待洗”暗示诗人内心本已清净,无需外在事物再涤荡,但雨声却勾起了他的禅思,体现出雨声对心境的影响。“偶因有漏欲参禅”中的“有漏”常指人心中的杂念,此处借雨声引发诗人想要静心参禅的愿望。
“露华净拭銮坡道,云树遥生帐殿烟”通过想象雨后景色,描绘了一幅清凉、朦胧的画面,仿佛雨后的道路洁净如镜,远处的树木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诗意的意境。
最后,“陡忆横塘篷底话,廿年无梦上吴船”诗人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横塘舟中的交谈,而今二十年过去,自己再未有过乘船入梦的经历,流露出淡淡的怀旧和人生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雨声为引,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禅意与对过去的追忆,展现了清末文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