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无咎所创作的《踏莎行》。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长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灯月交光,笙簧递响。繁华依旧升平样。"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宴会图景,灯火与明月交辉映照,乐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种热闹非凡的氛围。这里的“繁华”指的是盛大的节庆活动,“依旧升平样”则表达了这种场面如同往日一般地平和而美好。
"心期休卜紫姑神,文章曾照青藜杖。" 这两句诗中透露出作者对过去文学创作的自豪与骄傲。“心期”指的是内心所期待的事物,“休卜”是古代占卜之事,此处暗示着作者对于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期待。而“文章曾照青藜杖”则表明作者过去在文学上有过辉煌的成就,"青藜杖"常用来比喻诗文。
"歌落梁尘,酒摇鳞浪。暂还南国同邀赏。" 这几句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欢乐景象。“歌落梁尘”形容歌声回荡于屋梁之上,“酒摇鳞浪”则是用来比喻酒宴中的热闹与激动。接着,“暂还南国同邀赏”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回到南方的故土,与朋友们一道享受美好的时光。
"明年侍辇向端门,卻瞻日表青霄上。" 这两句诗则展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一种憧憬与期待。“侍辇”是指侍从皇帝的车驾,“向端门”则是在朝廷中等待皇帝的命令。而“却瞻日表青霄上”则是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够仰望那高远如同蓝天一般的功名与地位。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以及对于未来命运和成就的憧憬与期待,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