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咏(其十一)

虎龙本属木,白虎作华池。

水火恒为则,阴阳造化迟。

清心常积德,凡眼岂能知。

君子听吾喻,神明勿闇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老虎和龙原本属于木属性,但白虎象征着清澈的池塘。
水与火永恒遵循规则,阴阳变化缓慢而深沉。
保持心灵清净常常积累善行,凡夫俗子怎能理解这种深意。
君子应当听我阐明这个比喻,神明不会被愚昧所欺骗。

注释

虎龙:指老虎和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木:五行之一,代表生长和生机。
白虎:象征西方,也指清澈、威严。
华池:美丽的池塘,比喻清澈或高洁。
水火:自然界的对立元素,这里象征规则和平衡。
恒为则:永远遵守规则。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面,代表变化和生成。
造化:自然的创造和变化。
清心:净化心灵,保持清明。
积德:积累善行。
凡眼:凡人的目光,指普通人。
听吾喻:理解我的比喻。
神明:指超越世俗的神圣力量。
闇欺:愚昧地欺骗。

鉴赏

此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赵炅所作,名为《逍遥咏》之第十一首。诗中融合了道家哲学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虎龙本属木,白虎作华池。”开篇即以奇特的想象将虎龙与木元素联系起来,白虎化为华丽的水池,可见诗人对自然界中生灵之美的独特感受和艺术加工。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幻想世界。

“水火恒为则,阴阳造化迟。”此处涉及宇宙运行的哲学观点,强调自然规律中水与火相互作用,以及阴阳两大原理在万物生成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诗人通过这种哲思表达了对自然界深层次秩序和平衡的赞美。

“清心常积德,凡眼岂能知。”这一句则转向内省,讲述了保持一颗清净之心,不断积累德行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感慨,即世间普通的人们往往难以理解这份超然物外的心境和追求。

“君子听吾喻,神明勿闇欺。”最后两句直接对读者(或称之为君子)发出了呼吁,希望他们能够聆听诗人的教诲,不要让心灵蒙蔽而无法领悟生命的真谛。

总体来看,这首《逍遥咏》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宇宙规律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认识。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首集哲思与艺术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520)

赵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逍遥咏(其一)

逍遥利乐认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

妙法须求经里字,无缘劳问洞中人。

研穷道德从何入,清净玄通驭物亲。

此语苞含堪赏咏,丹台羽客善铺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缘识(其三十二)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鸟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飏。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肖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审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形式: 古风

缘识(其三十五)

患脚法师不解走,少年心尽爱花柳。

争知道味却无言,时得茶香全胜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缘识(其十四)

耳根唯愿常清静,更得四时风雨顺。

开得眼来一切心,尽为好事善相近。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