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寺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南越之行的独特感受。首联“何年何处飞来寺,此日岿然俯峡流”以疑问与赞叹的口吻,描绘了飞来寺的神秘来历与今日的巍峨壮观,俯瞰着峡谷中的流水,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壮美。颔联“杰阁参差云影没,乱山重叠梵声幽”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高耸与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周围群山的连绵不绝,梵音在幽静中回荡,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颈联“风微水暖沙鸥戏,日落岩深过客愁”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微风轻拂,水面温暖,沙鸥嬉戏的和谐画面,与日落岩深之处,旅人愁绪渐浓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尾联“底事浪游南越地,蛮烟瘴雨一孤舟”表达了诗人对南越之地独特气候与孤独旅程的感慨,既是对旅途艰辛的写照,也是对自然环境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飞来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自然与人文关系的哲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