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其二)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

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燮的《扬州(其二)》描绘了一幅扬州城郊的秋日景象。首句"廿四桥边草径荒"写出了昔日繁华的扬州城郊,如今草木丛生,小径显得荒凉。"新开小港透雷塘"则展示了城市变迁中新建的小港与旧有雷塘相映成趣。

"画楼隐隐烟霞远"通过朦胧的烟霞和远方的画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迷的氛围。"铁板铮铮树木凉"则是以金属撞击声反衬秋意渐浓,树木带来的清凉感,寓含了时光流转的感慨。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认为尽管太守的政绩无法永载史册,但扬州的风流韵事并不会因隋皇的离去而消失。这里蕴含着对扬州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人事更迭的深沉思考。

最后,"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诗人感慨古今变迁,情感丰富,希望能借着秋风的劲吹,释放自己心中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既有对扬州历史的追忆,又有对个人情感的宣泄,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8)

郑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文学家。名燮,汉族。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字:克柔
  • 籍贯:江苏兴化
  • 生卒年:1693—1765

相关古诗词

扬州(其三)

西风又到洗妆楼,衰草连天落日愁。

瓦砾数堆樵唱晚,凉云几片燕惊秋。

繁华一刻人偏峦,呜咽千年水不流。

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扬州(其四)

江上澄鲜秋水新,邗沟几日雪迷津。

千年战伐百余次,一岁变更何限人。

尽把黄金通显要,惟余白眼到清贫。

可怜道上饥寒子,昨日华堂卧锦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邺城

划破寒云漳水流,残星画角动谁楼。

孤城旭日牛羊出,万里新霜草木秋。

铜雀荒凉遗瓦在,西陵风雨石人愁。

分香一夕雄心尽,碑板仍题汉彻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悍吏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

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

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

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

索逋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

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

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