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雷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夏天的旱灾已经持续很久了,大家担心会有严重的灾害发生。
广袤的田野上,热浪翻滚,尘土飞扬,仿佛烈火在燃烧。
浓密的乌云布满天空,却迟迟不下雨,滋润的雨水并未降临。
只听见南山之下,每天都传来雷声轰鸣,显得愤怒而频繁。

注释

夏旱:夏季长时间的干旱。
非常灾:严重的自然灾害。
茫茫:广阔无垠。
赤风:红色的热风,形容极热。
炎埃:炽热的尘埃。
密云:厚厚的乌云。
甘泽:甜美的雨水,指雨。
竟:竟然,出乎意料地。
南山:南方的山。
喧怒雷:喧嚣且愤怒的雷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季干旱严重,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灾害感到恐惧的画面。开头两句“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直接表达了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和人民的忧虑。紧接着,“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生动地展示了干旱带来的赤土飞扬,连空气都显得炙热而混浊。这两句通过对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荒凉与焦灼。

诗人接着写道“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这里的“密云”本应带来雨水的希望,但却只是徒然占据天空,而没有滋润大地的“甘泽”。这两句突出了干旱与人们期待之间的落差,增添了一份无奈和悲哀。

最后,“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则是对自然界中唯一的声音——南山下的雷声的描写。尽管有雷声,却未必带来雨水,这种声音成了干旱与渴望之间的讽刺。在这里,雷声不再是预示雨水到来的乐音,而是增添了一丝不安和紧张。

整首诗通过对旱象、云彩、风暴等自然景象的细致刻画,以及对声音的运用,成功地传达了干旱之年的荒凉与人民的忧虑。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李太尉

昏雺翳紫极,横霓势光大。

妖威集凶冀,忍秽实中赖。

奸铓日增剡,谁汝触取害。

骄根愈自固,所植利孱昧。

容容彼群辅,窜伏皆鼠辈。

侧视况未敢,肯复形叹慨。

太尉汉中士,气引八极外。

岌然处大麓,天下耸风采。

自开煮饼祸,贼意已莫快。

移书沥愤胆,语激益睚眦。

罹冤卒用此,数与六九会。

基兹被沈酷,燮免乃天贷。

高忠揭万古,宇宙莫能载。

垂晶耀简策,粪土视广戒。

归来葬硗埆,祠冢兹俨在。

宏垣敞深豁,巨木森晻暧。

神灵皎如日,过者知再拜。

同愚忝郡寄,公里曰境内。

心期款举像,所顾官有碍。

精衷托明酌,举手向东酹。

形式: 古风

李生画鹤

昂昂青田姿,杳杳在轻素。

一身万里意,双目九霄顾。

钐钐羽翮利,竦竦骨节露。

君初本谁学,我恐必神悟。

得于想像外,看在绝笔处。

稷筌如复生,相与较独步。

形式: 古风

李道士惠琴轩集(其二)

寿宁孙老画壁下,当日偶同君此行。

是时众里略一揖,自尔乃得君诗名。

风驰雨绝十五载,此地忽尔相逢迎。

见投琴轩两大集,宝匣金钥缄瑶琼。

未开试使道所有,毛发寒竖肝胆惊。

归来烧灯读至晓,句险字硬才力狞。

君身长不满三尺,万象何术独手擎。

嗟我气俗音韵浅,不敢与君相和鸣。

聊书短歌报佳惠,它日愿将朝七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村居

日影满松窗,云开雨初止。

晴林梨栗熟,晓巷儿童喜。

牛羊深涧下,凫雁寒塘里。

田父酒新成,瓶瓮馈邻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